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3年09月11日

稳粮富民丰盈路

——海河镇统筹推进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纪实

阅读量:700

本报通讯员 曹中华 陈珍杰 王峻杰

良田沃野,沟河密布;富饶肥美,生态宜人。这是镶嵌在鹤乡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个水韵的名字——海河,这里凭借独特的气候环境、独有的水土资源,获评全省“味稻小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鱼米之乡的海河,如何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繁荣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统筹发展、持续优化”是海河给出的答案。海河镇党委书记刘德龙话语铿锵:“近年来,我们着力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在全面提升生产经营方式、增加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品’原则,海河西葫芦、梨果等特色产业正加速求新求变迭代升级。”

进与退转换彰显“大智慧”——稳粮增粮特色产业再提质

“全镇耕地面积25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9万亩以上。以此为‘家底’,去年粮食产量24.5万吨,产量占全县的五分之一,全镇人均生产粮食约2.4吨,为全县打造‘东部沿海大粮仓’提供了强劲支撑。”镇长徐欣信心满怀。

持之以恒稳定种粮面积,一以贯之提升粮食产能。近年来,海河镇在粮食生产上做足了“进”的文章,坚持一手抓耕地质量提升,统筹涉农资金投向农田基础设施;一手抓优化生产关系,以推动土地流转和连片集中为切入点,实现规模化经营与社会化服务“双轮驱动”,水稻、小麦亩均单产分别增加50公斤、30公斤,总产增加0.6%、0.5%。

牢牢端稳“饭碗”,是海河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但如何为已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产业,寻找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扩大面积、土地要素受限制”“减少面积、富民效应缓慢”,这些考验着当地农业农村干部的智慧。

“不求大而全只求特而精,围绕‘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向新主体、新技术、新模式要发展。”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宏语气坚定。立足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质量乡村产业示范体为抓手,带动落地先进技术、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葫芦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亩均纯效益15000元左右,面积、产量、产值位列全国第二位,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是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

——黄瓜、西红柿等5个瓜果产品获有机、绿色认证,优质梨果面积超3000亩,主要品种为苏翠一号、翠冠梨等,亩产达6000—8000斤,正在申报“海河苏冠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海河镇奏响了一曲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大合唱”,因地制宜、特色突出,要素集聚、服务集中,绿色高端、打造精品,已成为该镇特色产业转型突破的“风向标”。

内与外同步培育“大主体”——项目引擎打造产业集聚区

一方方良种良田长势喜人,承载丰收希望;一个个富民产业项目扎根本土,日益壮大……行走在海河镇的村村落落,一幅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地处六份居委会、阜中村境内的海河万亩有机果蔬园,规划面积1.065万亩,总投资1.8亿元,已成为上海蔬菜外延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农村创新创业园区。

“村党总支牵头和县国投集团合作,实施‘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方面改善了村内粮田的道路和水利等条件,另一方面收回废弃塘口发包,将太阳能发电和水产养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有效结合,年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3万元以上。”同丰村党总支书记陈岭说。

通过实体项目带动,育强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正成为海河提升主导产业的有力抓手。副镇长杨旭自豪地说:“全镇拥有稻米加工企业29家,烘干企业已发展到32家,收储企业37家,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催还生了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现有国家、省级龙头企业各1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

江苏双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多元,主要进行大麦、高粱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可年产20万吨谷物制品,新开发的燕麦及燕麦片系列产品,打破了传统产业低附加值低的思维定式。

射阳大米产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300亩,总投资2亿元,年加工10万吨大米生产线已经投产运行。射阳大米集团公司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成立了“江苏射阳大米产业研究院”和“博士工作站”,从种子的研发,到标准化种植,再到大米的生产加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产业龙头壮,发展后劲足。“在项目支持下,产业从单纯的粮食初加工,已拓展到薏米、麦片等低糖高纤粗粮食品等领域,去年粮食类生产量25万吨,销售额突破10亿元。”镇农业农村局副书记缪为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点与面呼应实现“大联合”——利益联结千家万户同富裕

“‘一粒米’滋养了世世代代海河的子民,也勾勒出这座古老又年轻农业大镇的底色。在当前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鱼米之乡的故事又添新的富民华章。”镇人大副主席李永忠不无感慨。

“富丰合作社流转了农户2230亩土地,作为‘新农人’,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拿出1070亩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合作社还建有360亩集中育供秧基地,对外供应秧苗11000亩,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虫难防、病难治、活难干的困扰,并提供代耕、代插等服务,年总收入在120万元左右。”社长顾正平如数家珍。

合作合心,土地生金。塘洼村党总支流转土地1400亩,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党员干部一腔赤诚倾心奉献,合作社年收入60万元以上,天下大利必归农,利民惠民是“终岸”,村党总支书记陆晓峰说:“近年来,村集体先后修建近2000多米水泥路,对9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节日慰问,承担了全体村民应上缴国家的水利工程水费,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实实在在,触手可及。”

市委驻射工作队充分挖掘农户家前屋后零散土地,在巨星村率先启动“半亩田”增收项目,示范带动川彭、小沙村的农户进行菊花、辣椒种植,今年,全镇28个村居“半亩田”总面积达4000亩,参与农户近10000户,既带动千家万户增收,又促进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发展。

产业壮大的背后,还得益于“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盐城必新米业为了更大力度助力乡村振兴,与种植户签订每斤高出市场价5分钱的订单协议,带动7000多农户年亩均增收超百元。

立足产业特点,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通过多种方式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坚持统分结合,创新经营体系,让众多的“大主体”带着“小农户”,服务带农、发展为农、主体联农,广大农民在联种联管联营中持续获益。

风正劲、帆正悬,勇探索、敢争先……粮食产业“蹚”出新“稻”路,特色产业“老树抽新芽”,海河镇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走得远”“走得久”的稳粮富民丰盈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