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乡土
2023年09月09日

往事悠悠润心田

阅读量:1314

高亚

8月,利用学生放暑假的机会回了一趟老家。虽然天气闷热让人烦躁,但和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欢聚时追忆起的件件往事却如习习秋风,令人神清气爽。

老同事欢聚,扯不完的工作情景中,涌现无数精彩的画面。我和原六垛乡的几位领导班子久别重逢,大家兴致勃勃、畅所欲言,好像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六垛乡位于射阳县最北边,位置偏僻、经济滞后,是全县有名的“老大难”乡。当时乡里的工作有四怕:一怕“两上交”(农业税和杂支费)、二怕“肚子高”(计划生育)、三怕“挖大锹”(上河工)、四怕“火来烧”(殡葬改革)。每项工作不但耗时、花钱,而且劳神、费力。单“两上交”一项工作,就要占到全年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两上交就是种地的农民要向县、乡政府上交农业税,上交修路、挖河、村组干部工作报酬等杂支费。两上交一般在夏秋庄稼收获时开始征收。乡里抽调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成立两上交征收工作组进驻各村,开展限时、限额的征收工作。农户主动到村部结清两上交的,有一定比例的奖励,在规定时间内不交两上交的,乡村工作组逐一登门收取。每到一户是一趟人、一辆拖拉机、一杆秤、一个计算器。村民小组长和农户面对面算清应交的钱数后,有钱的给钱,没钱的用大麦、小麦折算抵账。对个别农户以村组干部河杂工费收支不明为借口,拒不上交的,村里列为“钉子户”,安排专人做工作、拔钉子,直到解决问题。

两上交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当时乡村干部的心声。现如今,农民不但没有了两上交,种一亩地国家还倒贴农民几百元钱,乡村干部不再收农民钱,而是给农民发钱,干部省心、农民开心。

老同学欢聚,叙不尽的趣闻轶事,又将大家拽回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我的高中生活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校实行开门办学。我们到二垛村上过河工,到淮海农场三分场开过“东方红”拖拉机,到黄海滩涂为学校猪场抹过盐蒿。

特殊时期的特别学习形式,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互动,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增深了友谊,也传出谁和谁谈恋爱的绯闻。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是一位班干部和一位父亲是国家干部的女生。班主任找男生谈话了,男生委屈地对老师说,我是农村人,人家是城市定量户口,父母亲又是国家干部;人家打扮得花枝招展,我穿的衣服是化肥口袋缝的,胸前是“日本”,背后是“尿素”两字,她怎么能看上我呢?班干部绘声绘色一席话,说得班主任“扑哧”笑出了声。此事直到现在只要同学欢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盘菜”。

真挚的朋友感情是不会断裂的。我在乡任分管计划生育、科、教、文卫副乡长时,和两任乡计划生育助理相处如兄弟一般。他们各有一个儿子,现在还都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知道我回老家后,他们主动联系我,请我喝酒。席间谈及往事,他们眉飞色舞地向我说起了计划生育事。

那时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娃。农民因受“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传统观念影响,第一胎是女孩的,拼命也要生二胎,甚至三胎、四胎。

“现在国家放宽了生育政策,可以生二孩、三孩了,但是许多人不想生,就连农村的老人也想开了,从不干涉子女生育事。”他们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没有子女的老人,政府安排住进养老院;生活困难家庭,政府每月发放低保生活费;草危房不能住了,由政府出资兴建农民公寓;生病了,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医药费。是啊,党的政策这么好,生老病死有保障,哪还要养儿防老呢。

往事如梦、往事如烟、往事如昨。追忆往事虽有酸楚和痛苦,但更多的是甜蜜和愉悦,就像久旱逢甘霖时的那个过程、那个滋味。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