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乡土
2023年05月27日

党的女儿

——追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员刘桂英

李志勇

阅读量:2087

前言

 

曾为射阳县行政序列的盐东镇,有一所以革命女英雄刘桂英(1918-1946)命名的学校——桂英中学。刘桂英出身于东台市洋桥口的一个贫农家庭,后随父迁居盐东县方强(革命烈士)区大祜乡。民国30年(1941年),盐东县民主政府建立后,方强区组织了农救会并办起了农民识字班,她第一个报了名。白天和姐妹们一起磨军粮、洗军衣、做军鞋,支援前线;晚上,又带头进农民识字班,刻苦学习革命道理。民国32年(1943年),她参加地方工作并担任乡妇救会主任,次年,参加方强区大祜乡妇女干部培训班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方强区任妇救会主任。

民国34年,刘桂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次年的“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她以自己的革命实践和反对封建礼教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革命青年在各项民主政治斗争中的任务和作用,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同年8月1日,正当盐东县土改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国民党特务、泰和公司总经理王兰甫(1949年被人民政府镇压)纠集地方反动势力,蒙蔽数以千计不明真相的群众,发动了盐阜地区最大的一次反革命叛乱。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刘桂英积极组织群众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4日凌晨,王兰甫带着一伙地痞流氓挨门逐户杀人放火,刘桂英神态自若地走出门外,义正辞严地说:“不许糟蹋群众,我刘桂英就在这里!”敌人用绳子将她绑起来,带到塘八桥口,王兰甫假模假样地说:“我们都是当地人,只要你交出党员、干部名单,我马上就能放你回家。”刘桂英冷笑着说:“要命有一条,要党员、干部名单一个也没有!”敌人见软的不行,便来硬的,将她打昏后又用冷水把她浇醒继续拷问,得到的仍然是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王兰甫气急败坏,指使暴徒用菜刀削去刘桂英腿上的肉。她愤怒地吼道:“别看你们今天张牙舞爪,你们的日子长不了!”恼羞成怒的匪徒举起手中的木棍向刘桂英头上打去,刹那间,刘桂英脑浆四溅,热血喷流。王兰甫见刘桂英被活活打死,又指使残忍的匪徒把刘桂英的头和四肢砍下来,抛到河里。

刘桂英牺牲时,年仅28岁。

 

1、女中豪杰

 

2019年4月17日,笔者来到亭湖区盐东镇桂英村党群服务中心,在中心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刘桂英烈士的妹婿崔寿宁。已经83岁的崔寿宁,提起刘桂英的事迹时,依然自豪感十足:“我们村本来叫南灶乡,后来为纪念大姐,被命名为桂英乡,后为桂英大队,现在叫桂英村。在我们村,人人都能说上一段大姐的故事。”

1918年,刘桂英出生在一个住着丁头舍子的穷人家庭,在姐妹六人中排行老大。旧社会的男尊女卑,刘桂英6岁时就经历了“裹小脚”的痛苦,哭喊央求无效后,夜里趁大人熟睡,撕去了脚上缠裹的白布带子,跑到无人的草堆子躲了一天,族人怕她这样下去会危及生命,于是只好作罢,这样,刘桂英就成了村里第一个冲破封建礼教不裹小脚的女孩。

1941年,刘桂英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努力投身革命工作,积极参加做军鞋、送军粮,动员适龄青年参加新四军、八路军。因为文化水平低,工作期间遇到不少困难,她就积极报名参加妇女识字班学习文化,1944年被选拔到县委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班学习,其间她接触了马列主义的初步知识,认识到革命没有文化不行,有了文化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不行,只有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由于她学习刻苦,工作努力,积极要求进步,多次受到县妇女干部培训班的表扬和奖励。学习结束回来后,被分配到方强区任妇女主任,1945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盐东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喜得土地,农、工、青、妇组织空前活跃,他们利用各自的优势,打土豪,分田地,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重新从反动的地主阶级手中夺回来。那时候,广大农民欢呼雀跃,喜笑颜开,为自己又重新成为土地的主人而窃喜不已。但是,那些隐藏的敌人并不甘心失败,以盐东县方强区反动农业资本家、原泰和公司警备所长王兰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暗中组织了“复田团”,以破坏土改为目的,散布反革命谣言,于8月1日纠合了地方反动地主武装,裹胁数以千计的群众,发动了盐阜地区的一次最大的反革命暴动。暴徒包围袭击区、乡政府,捕杀区、乡干部,时在林丰、太平两乡搞土改的刘桂英,为保护土改成果,掩护群众撤离,不幸落入敌人的魔爪。

被捕后,暴徒向她逼供党员名单和干部去处,刘桂英始终不发一语。暴徒无计可施,对她施以酷刑,即便是全身被打得血肉模糊,刘桂英也不吐一句,始终保持着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1946年8月5日,刘桂英英勇就义,时年28岁。牺牲前,刘桂英几次英勇地将头直起,她那血肉模糊的双唇微弱地翕动着,吐出两句掷地有声的话来:“割皮削肉我不怕,党的女儿永不叛党!”

 

2、精神长存

 

“清明时节雨帘降,男女老少欲断肠。巾帼英雄今何在,万人泪悼桂英乡。”这首民谣记叙的是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首个清明节,万人自发冒雨前往刘桂英烈士的墓地参加祭扫的情景。清明节过后不久,笔者来到桂英村刘桂英烈士事迹陈列馆,观众正在讲解员的引领下观看刘桂英遗物,聆听她的革命事迹,入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军精神”12个大字,侧面的墙面上分别挂着三幅关于刘桂英烈士、陈祝根烈士和一位无名烈士的展板,讲述了先烈们为革命胜利所付出的慷慨赴死的坚强决心,令人肃然起敬、为之动容。

在桂英村一处刚翻新的小楼房里,刘桂英的侄子刘加仁对笔者说:“父亲告诉我,姑母的个子不高,经常挎着驳壳枪,见着群众一脸笑,大家伙非常爱戴她。刘桂英墓地因墓碑老旧、位置偏僻,在村委会和广大村民的支持下,现已迁移到村西北处,同时还修建了刘桂英像、纪念塔、陈祝根烈士和4位无名烈士墓供后人祭扫。”

“我从小就是在刘桂英事迹的熏陶下长大的,现在村里要修建烈士墓地,出钱出力我义不容辞。”出生于桂英村、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年轻党员陈春元说道。听说村里要重新修建刘桂英烈士墓,他主动捐资一万元帮助村里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现在社会发展了,村里生活变好了,我们不能忘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迁移墓地不仅有利于村里开展祭扫活动,还可以让刘桂英烈士的精神长存我们心中,时时刻刻激励我们更好地工作学习。”桂英村会计辅导员姜红表示,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时刻感受到烈士就在身边,就在桂英村,从而让这些红色记忆更加入脑入心,使红色基因的传承具有鲜活生动的样本。同时,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诚邀各方人士前来打卡瞻仰先烈,弘扬刘桂英烈士不怕牺牲、忠诚于党的革命精神,打造红色文化桂英村。

 

3、阔步小康

 

桂英村位于盐东镇东南部,东至丰阳线,西与该镇艳阳村交界,南靠西潮河和大丰市接壤,北至向阳河和本镇东南村相邻。全村907户,常住人口3000人,党员104人,面积7.5平方公里,全村面积10750亩,耕地7500亩,农户承包面积5360亩。近年来,该村上下一心兴修道路,同时根据村里具体情况,设立财务管理支部、种植业支部、养殖业支部,大力种植水稻、菊花、油菜等农作物,鼓励养鸡、养猪等养殖业的发展,扩大劳务输出,全村上下正阔步迈向小康,近几年,人均年纯收入都在35000元以上。

“以前,大伙出行基本靠步量,每逢下雨变天就只能踏着泥泞小路艰难地蹒跚前行。桥梁大多是由木板和两块水泥板子建成的简易桥。”桂英村老人李英珍回忆起几十年前这里的交通情况时,仍心有余悸。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后,桂英村于1993年在村部门口修建了一条约2000米长、5米宽的石子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赶集和学生上学。2013年,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共同努力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在的桂英村纵横交错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村民出行多数是以车代步。

“刘桂英烈士坚持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我们是吃了不少苦,包括资金、物资、材料等等,都要我们日积月累、不辞劳苦地去努力和争取,可这些苦比起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来算得了什么?”桂英村村委会主任吉永书表示,烈士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桂英村一代又一代人为建设家乡、振兴家乡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沿着刘桂英烈士的足迹继续奋力前行,落实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倾尽全力,用红色基因铸就全新桂英。”该村党总支书记柏林春信心满怀、慷慨激昂地表示。

 

后记

 

1、从1946年射阳建县始,盐东镇就隶属于射阳县。2006年,在盐城市区划重新调整中划归亭湖区。

2、王兰甫是一个欠下人民无数血债的国民党特务。1949年被人民政府执行枪决。

3、本文参考了《亭湖报》2019年4月30日的《桂英村: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部分内容。主、副标由作者所加。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