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打造工业重镇、渔业强镇、旅游名镇
——黄沙港镇党委副书记孙开玉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答公众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黄沙港镇的基本情况。
答:黄沙港镇辖有8个村(社区),总人口3万人,镇域总面积42.49平方公里,境内拥有全市唯一的国家中心渔港黄沙港。全镇立足“县域副中心”定位,全力打造“工业重镇、渔业强镇、旅游名镇”,坚持项目为王,海洋渔业、生态造纸、新材料项目招引与建设突飞猛进。总投入61亿元的省重大项目渔港二期等开工建设,高美特宠物食品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60亿元的渔港综合体项目签订框架协议,总投入2亿元的渔港码头基础提升项目即将实施,以黄沙港为核心平台的射阳县国家渔港经济区获批2021年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渔港建设项目。2022年,全镇渔船泊位量超700艘、渔货卸港量达30万吨、交易额超30亿元。全镇主要观光景点有泊心黄沙港景区、渔港贸易中心、中心渔港码头、黄海渔村和海王禅寺。成功举办“中国黄海·黄沙港开渔节”等系列活动,致力于全方位擦亮“泊心?黄沙港”旅游品牌,“泊心黄沙港”景区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2021年被确定为盐城市唯一的省级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镇,被授予“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2022年,黄沙港镇党委被评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获评县沿海开发先进集体,连续多年在全县综合考核中获得综合奖。
问:黄沙港镇在旅游业发展上有什么先进做法?
答: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建设不断加强,旅游产业规模、旅游品牌效应逐步提升,景区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的“蝶变”式发展。
旅游活动日益丰富。2022年以来,我镇先后举办或承办了县元旦长跑、大学生才艺锦标赛、美食节、啤酒音乐节、开渔节等文旅活动。
景区业态日渐多元。我镇在县文旅集团、县农水投集团等国有企业加持下,加大旅游发展投入,修订实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泊心广场、渔港贸易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泊心广场、渔港会客厅、游客中心、海洋童书馆、海洋儿童剧场、鱼眼看世界、百味渔城、海鲜大卖场、海风味美食档、渔港休闲中心、渔家歌谣精品民宿等项目相继建成开放。丰富的业态吸引了盐城市内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极大地提升了渔港小镇的旅游吸引力。
新媒体运营日趋成熟。我镇“泊心黄沙港”抖音号、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的新媒体正常运营。一年来,共发布原创抖音等原创视频数十条,单条视频点赞量平均达3000,目前,抖音号粉丝数达2.8万;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30余篇,单条推文阅读量均在1000以上。
旅游影响日益扩大。2022年,黄沙港旅游度假区游客接待量超100万人次,接待中央、省市各级领导观摩调研百余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各类文旅活动也受到了央视和省市媒体的专题报道,极大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
问:近年来,黄沙港镇在绿色发展、勇争全省沿海镇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黄沙港镇围绕“竞逐绿色新赛道、厚植绿色新优势”发展要求,聚力聚焦“项目提效、乡村提质”,为实现“工业重镇、渔业强镇、旅游名镇”高质量发展目标抢得先机、赢得胜势。
筑起工业经济高地。依托生态造纸园产业基础,以总投入10亿元的远鸿科技20万吨特种纸项目竣工投产为契机,高效释放园区60万吨产能,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高端造纸产业链群。抓住上市公司北京同益中增资优和博新材料时机,加快二期生产线建设进程,全速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重组项目建设,力促园区产能从1000吨跃升至6000吨。锻造农渔经济样板。瞄准建成江苏第一、国内一流智慧渔港的发展目标,突出推进省重大项目国家中心渔港建设,推进海洋捕捞业实现新突破,实现年卸货量60万吨、交易额60亿元目标,将黄沙港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现代渔船泊位港、渔货集散地。同时,启动总投入20亿元、用地880亩的水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着力打造省级水产集中加工平台。扮靓滨海风情风貌。对标省市滨海风情城镇带建设要求,借盐射高速,主动融入全县“一带两区”文旅布局和大市区半小时休闲圈。以“中国·黄海黄沙港开渔节”等系列重大活动为牵引,倾智推进“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渔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运营;以泊心广场为中心,倾心打造“泊心·黄沙港”渔文化旅游经济带;在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基点上,倾力争创具有湿地风情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问:近年来,黄沙港镇在农业绿色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黄沙港镇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发展路子,绿色产业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多维共进的原则,依托全镇农业资源基础,推进农业种植、淡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多方向发展,目前全镇耕地面积16000亩,以稻麦两季为主;淡水养殖面积10000亩,以四大家鱼为主;海洋捕捞渔船163条,内陆捕捞渔船155条。为让农业绿色转型创造更加集约的发展环境,我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全面做好动员群众、技术推广、土地流转、组织劳力、能人培训、农技管护等工作,带领群众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全镇共有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全友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能力4万亩;有22个家庭农场,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强化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目前我镇正在积极申报有机大米品牌,集中1000亩、零散2000亩实施绿色循环种养。
问:黄沙港镇渔港产业发展思路是什么?
答:近年来,我镇借助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已全面建设的大好势头,通过理念的提升、基础的夯实、精准的服务带来项目的集聚。目前服务业已经形成规模效应,省重大项目盐城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项目正式开工,2022年,新签约黄沙港休闲渔船等4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黄沙港养生休闲中心等2个亿元以上项目,新竣工风情广场康养中心亿元以上项目,新增射阳县广源大酒店等3家限上住餐企业。2023年是我镇服务业质效大提升之年,我们将抢抓黄金机遇期,立足自身特色渔港产业谋划发展思路,持之以恒抓重点项目,实现渔港产业综合集聚区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最高标准规划设计渔港项目建设,构建“渔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盐城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项目力争获得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港池码头建设、顺岸和凸堤码头力争明年年底全部建成,交易中心、冷藏加工区、冷链物流区等重点亿元以上渔港产业业态今年三季度全面开工建设。投入1亿元,建设便捷高效的数字渔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渔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交换、渔港渔船综合管理与公众信息服务一体化。全面启动总投入30亿元、占地1000亩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区建设。积极推动上海致帆国际供应链、壹杰生物科技等18家企业入驻。依托渔港交易中心,在运营海鲜大卖场、渔港创客中心等七大功能区基础上,建设水产交易中心、冷藏加工区、冷链物流区。举办相关电商培训和服务,累计培养各类电商直播销售人500人次,帮助成立电商公司26家。加大本地网络销售产品进行快递物流补贴力度,减轻网商运营成本10%左右,扩大黄沙港优质“网货”竞争力。
问:在推动渔旅产业融合、优化项目布局方面,黄沙港镇做了哪些工作?
答:我们主动融入全县“一带两区”生态风光带,大力度助推海堤坊·水上集市建设进程,加快对接办理近海休闲渔船项目落地手续,积极优化镇域南片区休闲渔业发展格局,尽快形成形态多样、水陆统筹的渔文化旅游格局,构建渔文化景区、湿地自然景观、滨海城镇风貌和谐一体的鹤乡最美海岸线。强化联动发展。站在“大”旅游层面,主动融入射阳全域旅游建设,在“有爱射阳沐光向海”的丰富内涵基础上,与安徒生童话乐园、日月岛康养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缔结合作关系,互促共联、联台唱戏,不断巩固精品旅游线路,增加游客数量,加强人气引流导流,实现宣传和营销的共赢。
问:黄沙港镇生态造纸园区、新材料园区和渔港经济区具体情况怎么样?
答:目前,我镇生态造纸、新材料和渔港渔业三大龙头产业已经形成,远鸿科技、优和博和渔港二期三大支撑项目已经确立,生态造纸园区、新材料园区和渔港经济区“三大园区”框架已经拉开。
问:黄沙港镇在产业园区高质量打造方面有哪些计划?
答:我们将抢抓黄金机遇期,立足自身特色产业谋划发展思路,坚定不移抓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按照推进海洋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和海洋新兴产业提质增效的要求,瞄准建成“江苏第一渔港、国内一流智慧渔港”的发展目标,统筹利用好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资金,全速推进渔港二期项目建设。高标准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消防执勤点、开闭所、垃圾中转站、综合管理楼等项目主体全部封顶,园区道路框架年底全部拉开,其余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明年年底顺岸和凸堤码头全部建成,交易中心、冷藏加工区、冷链物流区等重点业态全面开工建设。按照推进造纸行业能源资源综合梯度利用的要求,推进生态造纸园区总投入2000万元的港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立绿色循环经济园区和节水型工业园区。按照打造“花园式”园区的要求,植绿亮化提升环境。加快20万吨特种纸项目调试速度,确保一季度投产运行,高效释放园区60万吨产能。上市公司北京同益中正式增资优和博新材料,助力优和博快速提升产能、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重组项目落地建设。到今年7月,达到年产3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目标,同步拓展优化园区发展空间,确保到2024年底实现产能6000吨,从而使优和博成为同益中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