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阳县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研究
徐静
政务服务标准化是提高政务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射阳县市民中心概述
(一)射阳县市民中心基本情况
射阳县市民中心秉持“把麻烦留给自己,把便利留给群众”的标准服务理念,进驻包括政务、民生、公共资源交易等服务专区、地方部门单位、中介窗口以及综合窗口,全面实现“一门受理、一站服务”。2019年,县行政审批局被列为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之一,在2021年顺利通过试点综合验收,创成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
(二)射阳县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
1.全面制定标准。市民中心收集和制订形成以通用基础、服务提供、管理、岗位工作为分体系的793项,通用基础标准43项,服务提供标准569项,管理标准144项,岗位工作标准37项。其中体系内国家标准67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6项,制定和修订标准715项,县级标准自有率达90.2%。
2.全面整合窗口。按照“受审分离”和“一件事”要求,对窗口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率先实施工程建设领域综窗改革,大幅缩减全流程审批时间和材料;率先设置“军旅荣归一件事专窗”,将七个部门18件办事材料精简至“一个窗口”6件办事材料。
3.全面普及标准。召开标准体系发布会,通过先学后用、边学边用的形式推动“标准”全面落地。培植区域标准示范点,采用现场教学的形式让文字标准变成实物标准,通过直观感受,理解标准。到先进地区学习标准,切身感受标准化工作的实际成效、拓展标准化工作内涵。
4.全面落地标准。在充分满足企业和群众需求的前提下,布置实现开放式的窗口办理,通过屏幕显示屏、公共标志牌、服务指南、扫描仪及其它设施,实现政务服务平台硬件的标准化建设。同时,最大限度运用“互联网+”技术,按照“一级开发、三级使用”的规范要求,合理梳理和优化审批权限,保证部门间流程顺畅衔接,实现政务服务平台软件的标准化建设。
(三)射阳县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经验
所谓政务服务标准化,就是本着减材料减程序的便民利企原则,在法律框架内对各类政务服务流程进行规范化再造,使其更趋近群众需求,更有利于群众办事。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政务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基于此,我县结合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全面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
1.合理统筹规划。县成立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领导小组、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小组,制定规章制度,建立人员队伍,确定工作职责,明确部门配合,做到相互协调。投入运营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县市民中心,15个镇区、238个村(居、社区)便民服务场景,涵盖人社、医保、民政、卫健、农业农村、退役军人等进驻事项。
2.完善政务服务。紧随“互联网+”步伐,将互联网和政府服务紧密结合,创建推出一套新型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非接触式”网办率,建立电子政务服务,推进审批平台常态化运行。同时全面推进大厅服务迭代升级、审批改革创特创新、便民利企服务靠实务实,构建24小时自助服务端、政务服务PC端等多元服务路径,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聚焦集中集成,全面实现“一门受理”“三级联动”“一站式”服务。
3.建立标准体系。建立以政务服务事项为主,服务和管理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协调推进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制订体系内标准793项,其中体系内国家标准67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6项,县级自有标准715项,标准自有率达90.2%。
4.提升服务质量。制定颁布政务服务管理条例,加强对政务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服务水平;通过阳光e站、“双找双评”、视频监控系统等手段监管政务服务全流程,不断改善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服务水平。
二、射阳县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面临困境
对照202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加快建设现代政务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参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地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具体实践,面临困境主要有:
(一)仍需配备标准化服务人才。一是标准化人才缺乏。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服务标准化知识和技能培训,人员标准化建设需持续改进。二是服务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认知存在偏差,工作积极性不强。三是三级组织建设薄弱。县、镇、村三级队伍建设薄弱,急需解决机制、人员、阵地以及经费保障等问题。
(二)仍需完善考核监督体系。一是评估体系仍需完善。现阶段所制定的标准总体数量多,依据标准的发展趋势,制定数量将持续上升,需从效率效能、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构建起科学的评估体系。二是群众参与途径单一。主要通过服务中心意见箱和留言箱来表达需求,群众需求无法真实掌握,短信发送评价问卷寻求群众答复,回复率低。
(三)仍需加强资源整合。一是部门间壁垒仍存在。目前县级大厅进驻审批事项仍有高频事项、行政许可类事项未进驻。二是系统间壁垒仍存在。存在平台之间数据壁垒、共享数据滞后,权限开放存在堵点。
(四)仍需健全标准体系。一是服务事项标准不够全面,标准体系仅覆盖了县级涉及企业和群众主要关注高频服务事项,其他公共高频和地平服务事项、中介服务事项、镇村办理事项的标准尚未制定。二是服务流程标准有待完善,部分部门下放权力探索力度不足,“一次性告知”制度未彻底实施,部分政务公开仍然仅限于单方面发布公告、信息,服务流程的标准未真正关注到群众的实际需求,缺乏互动交流。三是镇村标准建设有待改善,目前省市层面尚未全面形成五级政务服务标准化清单,镇村两级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急需解决机制、队伍、阵地以及经费保障等问题。
三、射阳县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路径
(一)建设标准化服务人才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业务培训、技能竞赛、岗位交流、考核激励等方式,全面提升三级政务服务队伍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复合型窗口人员的工作标准,开展常态化的日常培训,完善“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二是提供精准服务,从功能性、实践性、安全性等方面明确各项服务质量要求,让服务质量明晰化。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加大对镇村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明确专职人员,重视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
(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一是用好“阳光e站”,发挥“阳光e站”效能投诉中心作用,及时予以回复,真正让群众满意。二是开展“双找双评”,深入开展“找难办事窗口,找难办事的人,评最佳窗口,评最美政务人”为内容的“双找双评”活动,着力破解大厅办事难点、堵点问题。三是设置“办不成事”窗口,设置“办不成事”案例库,分析“办不成事”可能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优化流程,让问题从“办不成”变成“办得成”。
(三)加强整合政务服务资源
一是强化集中服务,实施“综窗受理、联审联办、审管协同”改革,建设“一支队伍”、实行“一窗受理”、推行“一道流程”、建立“一套机制”、实现“一口出证”,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二是强化集成服务,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大数据为核心,提供覆盖全县的政务服务网点导航、查看办事指南、办理人数、智能推荐办事渠道、在线办理等功能,推进审批标准更直观化展示,提升服务交叉式体验。三是强化并联服务,全力打造联合审批、联合踏勘、联合验收、联合测绘、联合图审“五联”服务,实现审批服务模式由“串联”向“并联”转变,进一步精简项目审批材料、缩短办理时长,全面提升审批服务精准度。四是规范中介服务,集中梳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建立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制度。
(四)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
一是完善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政务服务事项范围,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二是完善实施体系,规范网上办事指引,提供更加简明易懂实用的办事指南和网上办事操作说明。三是优化三级服务体系,打造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县镇村三级“一门通行”,确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持久畅通。
(作者单位:中共射阳县委党校)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