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遗忘的好事
高亚
“五一节”期间同学小聚,大家兴致勃勃,畅所欲言。
“高书记,我请你喝杯酒。你曾做件好事,帮我们一个大忙,谢谢你!”一位同学的妻子端着酒杯站起来冲着我说。
“帮你们?大忙?”我一头雾水地也端起酒杯站起来。
“你贵人多忘事呀,我老公做新郎官时的衣服还是你借给他的呢!”
“有这回事?”
“千真万确!”
语出惊人,引来闲话、笑声一片。接着她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她老公和我是同村、同学、好朋友。我同学和她是自由恋爱,因她家条件比我同学家好,她父母不同意。但在女方本人的坚持、抗争下,终于走向婚姻的殿堂。结婚日子到了,新郎官还没有一套娶亲时穿的新衣服。同学只好跑来向我借,我借给他的是蓝色中山装和黄色西服裤子,布料是当时最流行的涤卡。事后,同学将衣服洗好要还给我,我没要直接送给了他。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夫妻俩对此事还记忆犹新,而我却忘得一干二净。同学老婆提起往事,我还以为她在找话题开玩笑呢。
无独有偶。它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去年春天的另外一件事。一天早上,我到菜场买菜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位老人骑着电瓶车总是不紧不慢地尾随身后,走了很长一段路,电瓶车还是离我那几步远,压根就没有超我而去的意思。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了我的警觉,碰瓷?还是有其他图谋?就在我转弯往小区门里走的一刹那,车后有人开口了:“您不是县政府的高主任吗?您家就住这里呀。”他似乎是跟踪观察确定我是他要找的人后才讲了话。
“是的。有事吗?”
“我找您好长时间了,不晓得您住哪,也不晓得您电话号码。过去我到县政府上访,跑了几年没解决的事,是您帮我解决了。我现在捕河虾卖,早就想送点河虾答谢您。”
我终于弄清他尾随我缘由的了。在我婉言谢绝后,他使劲抓住我的手摇晃着,布满皱纹的脸上因激动而涨得通红。
我叙说此事,绝无自我表扬和得意之乐,而是深切地感受到,解人一时之难、短暂之困,换来的或许是他人长期的愉悦和永久的幸福。
做好事往往都是在自然状态下的本能所为,常常是前做后忘,但作为受益人却怎么也忘不了。有的时隔几十年,还那么清晰地常在脑里回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春秋时期,宣子曾经帮助路过的一位饿汉,将自己吃的食物送给饿汉吃了,这个饿汉名叫灵辄。灵辄后来做了晋国国王晋灵公的武士。有一次,晋灵公想杀宣子,灵辄拦住了晋灵公的手下,帮助宣子逃脱,宣子问灵辄为何要帮他,灵辄告诉宣子,他就是当年那个饿汉。当宣子又问灵辄的姓名和住所时,灵辄却不告而辞。此故事说明,人有知恩图报之心,但做好事、善事的人却没有因做了好事、善事而要得到回报的想法。在如今的社会上,这样的好事比比皆是。送外卖的小哥,路上遇见交通事故,发现人困在起火的车辆里时,立马摔掉摩托车,奋不顾身破车救人,在将人救出送上救护车后,不声不响,淡定从容地推着自己摔坏的车辆离去;寒冷的冬天,小孩掉入河里,路过的大叔纵身下河砸冰救人,孩子得救了,惊魂未定的孩子父母要跪拜救命恩人时,救人的大叔只留下远去的背影……这些好人,一次邂逅之后也许再也不会谋面,他们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完全出于朴实的良知,表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纯朴和真诚,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诚信友善”“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和谐社会的大厦,离不开千家万户和睦家庭的牢固基石。构建互帮互助、互信互谅的社会新风尚,需要群体参与、共同营造。做好事、当好人,积德行善、弘扬正气是文明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在人际交往中,要记住别人对你的好,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要尽可能地为需要的人出份力、尽份心,让他人感到温馨,让社会充满温暖。
好事,纯真、洁净、熠熠生辉,切莫做作、人为刻意去做“好”事,否则,不但亵渎了好事,还令人唾弃。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