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联系点 串联邻里情
——记兴桥镇红星社区“邻里和谐”人大代表联系点
本报记者 苑彩霞
为构建和谐镇村,维护社会稳定,兴桥镇人大积极打造“邻里和睦”服务联系点,人大代表们早出晚归,走百家门、访百家事、解百家难,捧着一颗爱心,让群众感受平安与爱,用实际行动诠释不负人民重托。
2019年,社区居民唐维兰因交通事故住院治疗,花费费用近十万元,由于缺乏对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的了解,其家人多次与肇事方商谈赔偿事宜无果,一家人面对高昂的费用很苦恼。陈海涛得知这个情况,立即代表团队上门和老人家属详细介绍了国家的有关政策以及一系列基础法律知识,并且主动陪同老人家属与肇事方交涉赔偿事宜,经过多次的交涉和调解,肇事方最终同意支付7.5万元赔偿金。“我们老一辈人没读过几年书,国家的很多政策法规根本就不理解,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这件事真不知道何时才有个结果!”唐维兰老人事后很激动地表示。
兴桥镇红星社区“邻里和谐”人大代表联系点配置镇县代表1人,代表6人,辐射其他工作人员34人,包含接待区、以案说法区、帮助调解区、督办推进反馈区四大区域,在全社区12个组形成9个调处点。镇人大代表、红星社区民调治保主任陈海涛平日里经常入户走访,几乎走遍了社区的角角落落,他还带领志愿者一起到辖区困难老人及残疾群众家中开展志愿服务,和他们聊天拉家常,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记录,及时帮助解决,确保“小事不出调解点、大事不出联系点”。
联系点根据社区实际需求,重点推行“帮扶+调处”模式,对社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进行精准帮扶;同时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深入企业、村庄、田间地头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沟通,发现矛盾纠纷主动介入,做好政策宣传、纠纷化解工作;并开展反诈系列集中宣传、邻里阅读交流会、义诊送下乡等活动,让互帮互助的理念深入人心。“社区同志经常到我家里慰问看望,了解我们的实际困难,对我们的生活十分关心。”居民唐加满感激地说。
红星社区邻里和谐联系点助力代表与群众“全天候”“零距离”联系,第一时间答复群众需求,打破站点局限,缩短空间距离,打通邻里矛盾有效解决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健全机制、创新载体,以更加丰富的活动形式为社区文明建设工作注入活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陈海涛表示。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