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蟹苗俏四方
本报记者 杨兰玲
5月的射阳沿海滩涂,全国各地前来抢购蟹苗的客商大批涌入。长长的海堤路上,车流不息、人头攒动。
“今年是我在射阳采购蟹苗的第13个年头。射阳蟹苗苗情好、稳定性高,养出来的蟹,不仅个头大,还青壳白肚、金爪黄毛,非常受市场欢迎。”来自兴化市的客商宋春干使用滤网在淡化池轻轻一捞,无数只体色金黄、光泽莹润的“蟹宝宝”便被捞了上来,放在手心仔细检查,规格齐整、行动敏捷、翻身迅速。“你看,这些蟹苗四肢有力、生命力强,投放后肯定成活率高,这便是高质量的好蟹苗。”宋春干告诉记者,今年自己一次性订购了4000多斤苗,还介绍了不少朋友过来买苗,大家都对射阳蟹苗的品质非常满意。
滔滔黄海,莽莽滩涂。北纬33°的“坐标”造就了这片土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北赤道暖流、黄海沿岸流在此交融,潮起潮落孕育出得天独厚的滩涂、水质,完美契合了河蟹江海洄游的天然生长习性,为中华绒螯蟹的繁殖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温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敢闯敢试的射阳人开始尝试人工繁育河蟹种苗,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发展,我县河蟹生态育苗规模已达3.5万亩,拥有各类育苗企业107家,年生产生态蟹苗130万斤左右,年产值超5亿元,占全国蟹苗市场份额稳定在70%以上,“中国蟹苗之乡”名扬天下。
螃蟹好吃育苗难。种苗繁育不仅需要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而且对地域、气候、水质要求都较高。传统的工厂育苗,使用水泥池引海水培育,面积小,蟹苗密度高,水质很快恶化,存活率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县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土池塘,让沿海滩涂成为蟹苗天然“托儿所”,直接利用消过毒的海水培育蟹苗。蟹苗从含盐度较高的养殖池被捞出后,还需要进入淡化池里2至3天,最后才经历起苗、过称、打包、装车,跨越五湖四海,在全国各地“安家”。
由于需要避免阳光暴晒和温度过高,蟹苗打捞装箱一般在傍晚到凌晨。但下午三点半,射阳诚信长江蟹生态育苗场总经理陈德芝的办公室早已挤满了人,大家手里拿着购销合同,团团围住工作人员,热火朝天地询问咨询相关问题。
“今年天气好,蟹苗产量比往年增加10%到20%,总产量将近四万斤,整体行情处于丰产年景。虽然如此,但公司出产的蟹苗深受新老客户信任,蟹苗单价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陈德芝说,卖得好的原因是因为品质高。
原来,诚信长江蟹生态育苗场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唯一选定的“诺亚1号”中华绒螯蟹良种繁育基地。多年来,苗场始终坚持走科技发展之路,不断开展中华绒螯蟹新品种繁育,及轮虫、微藻、生物菌的应用与研发,积极探索育苗新技术新模式。
“现在市场对蟹苗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只有走科学养殖道路,我们的蟹苗才能保持长久竞争力。”作为蟹苗养殖“老手”,陈德芝深知科学对于养殖的重要性。而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养殖户也加入到科学养殖的队伍中来,与中国水科院、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院、江苏海洋大学等行业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共同致力于蟹苗产业技术攻关。目前,长江水系的“长江1号”“长江2号”“诺亚1号”“江海21”四个河蟹新品种均扎根我县,畅销江、浙、沪、湘、鄂、皖等省市,助推“阳澄湖”“泓膏”“宝应湖”“固城湖”等大闸蟹品牌享誉全国。
蟹苗培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而生态二字则为关键。近年来,以生态防控为主的技术理念在我县众多河蟹育苗场广泛流行。“通过控制育苗密度、强化幼体营养,引入藻相培养技术,来增强养殖池生态系统稳定性,从而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和药物使用率。”诚信长江蟹生态育苗场技术负责人陈文永介绍,这样的育苗方式能有效提高苗种质量,得到了养殖户一致好评。
“为了进一步擦亮蟹苗产业这一标志性名片,我们开辟蟹苗基地海域证办理绿色通道,加强对苗种生产全过程安全监管,来源追溯、投入品监管、疫病监测、苗种产地检疫等措施一贯到底,养殖生产日志、用药管理、苗种去向登记等台账一应俱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蟹苗产业发展的指导,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加强养殖技术创新和蟹苗品种培育,进一步做大做强射阳蟹苗产业。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