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3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乡土
2023年03月18日

拉高

阅读量:639

李志勇

拉高,是闯海人的专用术语,指的是人力在风浪的面前根本无力战而胜之时,就千方百计冲上海滩,拉高避险。

1973年的仲夏,装载着30来吨黄沙的苏射渔61号木帆船,从山东的岚山头驶往江苏射阳港的庙湾湖,即眼下的射阳港。船到连云港灌河的对开,东北风力开始增强,4张帆落下两张,直至主桅帆只张开两根竹子,船仍似脱缰的野马,风驰电掣般地往前冲,不消几个时辰,就赶到了庙湾湖港对开。此时如遇涨潮,凭着老大吕纯永的经验,根本不费多大力气,就能趁潮进港。可当时偏偏是落潮,从落平到涨平,中间起码得六个钟头,而此刻,愈刮愈烈的东北风和愈涌愈高的浅滩浪差点没把61号船颠得散架,大家伙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看来,只有拉高这一条路了。”吕纯永从喉咙深处挤出了这一句话。一听说老大要拉高,船员们各就各位,只见吕纯永把舵一带,61就似一条精疲力竭的蛇,忽而游上郎峰,忽而又跌进浪谷,几经周折,61号终于搁上了松软的沙滩。

庙湾湖的这次拉高,因海滩质软,且海洋环流把从滨海冲刷的淤泥带来覆盖在射阳沿海的滩面上,所以,拉高后不仅船员安全脱险,船也无虞,可算是不幸中之万幸。

不过,这样的幸运并非每次都能降临到你的头上。1975年,我们经历了一次船毁人也差点丢了小命的拉高。

61号木帆船名头很响,沿海各港口没有人不晓得61号的。名头响不是因为61号船大、船新,只是因为61号的老大吕纯永是江浙一带小有名气的老大。不过,那一次奇了怪了,夜晚10点多钟,船从岚山头出发,一贯以慢吞吞形象示人的61号居然超过了所有的船,一骑绝尘地跑在前头。当风大浪高,后面的船全部进灌河的燕尾港避风时,61号已到了著名的狼虎之地——黄河尖。

在渔民中流传着两句口头禅。北有霸王鞭,南有黄河尖。渤海中的霸王鞭暗礁丛生,恰似楚霸王项羽所用的竹节钢鞭。黄海中的黄河尖则因改道的黄河似一柄利剑,插入黄海,干扰海流,扰乱潮汐,使过往船只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想不到,厄运居然落到了“偶尔露峥嵘”的61号头上,瞅着月黑风高下疯狂涌起的巨浪,老大吕纯永一脸的无奈。

“下蓬!再下!!再下!!!”吕纯永不断地下达着指令,直到仅剩光秃秃的四根桅杆,船仍被11级的大东北风推得飞快,但始终突不出巨浪的包围,大海似一口烧开了水的巨锅,翻着白色泡沫的浪头以雷霆万钧之力从东北方向一个接一个地砸向61号,每砸一次,61号总要向左舷倾斜一次,像条待烹的小鱼,在巨锅里扭着身子,做着徒劳的挣扎。

吕纯永的嘴角不停的颤动。这种颤动只有在情况危急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船上8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祥的预兆明显地挂在大家的脸上。

“拉高!”突然,吕纯永从颤动的嘴角里冒出两个字。听老大说要拉高,大家伙立马忙碌起来,我和二老大同吕纯永一起掬在舱上,船头等几个人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扯起半根竹子的大蓬,瞅准一个浪档,吕纯永怪叫一声:“调弶!”舵上的三个人拼命地把舵推向右舷,其余人向右拽着半根竹子,兜风借力。船在水里埋了几埋,很不情愿但终于掉头向西,向流弦之箭冲向沙滩……

拉高或许已成历史,在年轻渔民的脑海中,恐怕就没有拉高这个概念。机帆船、大马力渔轮,不受潮汐、水流、风向的影响,8级以下风浪,渔民根本不在乎,想到哪儿就到哪儿。以“拉高”为题撰文,亦非发思古之幽情,目的是让年轻的一代闯海人记住有这么一段艰苦的历史,从而常怀思古之幽情,常念幽情之思古。

春到鹤乡 彭岭 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