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3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3年03月07日

鹤乡风物

桑木扁担

阅读量:721

□江正

老家在乡村,一直以种菜为生。随着城市大建设,前年老家要整体搬迁了,乡亲们将一起搬进政府为他们新建的安置房。得到这个消息,在搬家那段日子里我特地回了趟老家,百年老屋的墙上写着大大小小的“拆”字。一辆搬家公司的车子停在邻家大嫂的门口,车上已经装得满满,驾驶员不停地按着喇叭,催促大嫂快点上车。我走进大嫂家,就见屋里除了一些粪桶等种菜的农具外,已是空空荡荡,大嫂怀里抱着一根桑树扁担,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往外走。

我上前问大嫂:“你们马上就要住进楼房了,又不种菜了,你还带着这根扁担干什么?”大嫂把扁担杵在地上说:“三子兄弟,这根桑树扁担跟着我几十年了,它承载的故事用这条扁担都挑不动哇!”

大嫂在娘家时是种农田的,虽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民,但干活却不一样。种菜要比种田忙很多,特别是夏天,是蔬菜生长的旺季,从端午到冬至种菜人是没有歇时的,每天都要挑百多担水浇菜,肩膀磨得像石板路一样。

种菜的人对扁担很讲究,挑水浇菜、上街卖菜都离不开它,他们的扁担多是用桑木做成的,有韧性。

大嫂刚嫁过来时只是帮大哥打打下手,不常下地干活。

一年后,大嫂给大哥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大哥家三代单传,这个大胖小子的降临,大哥家上上下下都笑逐颜开。

可是在他们的儿子蹒跚学步时,一场车祸夺去了大哥的一条腿。面对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个失去劳动力的丈夫,大嫂蒙了。不久大嫂便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她硬撑着顶起了家里的大梁,每天和村里的男人一样挑着粪桶在菜地间穿梭,大嫂好想有一根得心应手的好扁担啊。

大嫂的爸爸知道后,就把家里的那棵桑树砍了,请木匠做了一根扁担送到大嫂家里。大嫂看到爸爸把家里的桑树砍了,眼泪止不住大滴大滴流了出来。

在大嫂刚出世那年,她爸爸从外面带回来一棵桑树苗栽在屋后,没过几年这棵桑树就开枝散叶。在大嫂的记忆里,那棵桑树长得比自己快,等到自己上学时,树冠已高过屋檐。

春天的时候,大嫂和她的小伙伴们常常摘下一些桑叶拾掇干净,把它们平平地放置在一个纸盒里,然后捉几条白白胖胖的蚕宝宝爬在上面,托着腮久久地端详着蚕宝宝们沿着桑叶边缘蠕动着笨拙的身体,有节奏地点头进食。

到了夏天,树上挂满了红红紫紫粒粒饱满的桑果,熟得能滴出汁来,常常引来一些小孩偷偷地攀上树去,挑那些熟了的桑果摘下几挂匆匆溜下来。遇到这种事大嫂就会跑到屋里告诉爷爷,爷爷就当没听见。长大后爸爸告诉大嫂:爷爷是装做没听见,他怕出去后吓着孩子们,万一小孩从树上掉下来就不好了。

这棵桑树一年四季给他们一家三代带来了很多欢乐,伴着大嫂从一个小姑娘长大成人,直到出嫁。可是大嫂的爸爸爱女心切,忍痛砍了这棵桑树,做了一根扁担送给她……

这么多年来,大嫂用这根桑木扁担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头是艰辛,一头是希望。她精心照顾公公婆婆和丈夫的生活起居,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并娶了媳妇有了孩子,直到现在一家四世同堂,和和睦睦……

此时看着大嫂那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一双黢黑粗糙的双手,和怀里抱着的那根油亮发红的桑树扁担,我明白了,大嫂收藏和传承下去的不仅仅是一根扁担,更是淳朴、勤奋、务实、肯干的家风和农民的本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