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月的味道
○邹德萍
一夜北风吹落雪,忽而已是腊月天。
进入农历的十二月就到了腊月,这是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有味道的日子。它带着十分鲜明而久远的农耕文明的色彩,从远古走来,走进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文明,传承数千年至今。无论社会架构如何变化,生活状态怎么改变,所需物质多么丰富,追新求异怎样多元,都更改不了如诗如画的腊月,如痴如幻的腊月味道。一如既往于人间烟火中挥之不去,只有在腊月才有的那个味道。
腊月的味道,是甜的。爆米花、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依次登场;年糕、大糕、果子、食品,精彩亮相;蜜枣、柿饼、甘蔗、水果,轮番上市。此刻的它们被人们贴上“甜”字牌的无形标签,寓意着生活甜蜜如饴。听到冰糖葫芦叫卖声的时候,说明离过年越来越近了,冰糖葫芦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
腊月的味道,是咸的。有道是,咸为百味之首,要得甜加点盐。老屋子的屋檐下,场院上支起的竹竿上,向阳的窗台外,悬挂的腊肉腊肠,咸鱼咸鹅板鸭封鸡,还有萝卜干、酱蒜头、老咸菜,经过风吹日晒,由里向外散发着咸中醇香的味道,腊月正是从深秋初冬开始腌制各种咸菜后,密封缸坛自然发酵转化的最佳时期,为春节前后餐桌添加了十足的咸味,激活味蕾,饱享口福。酸辣菜的主角,萝卜大白菜,黄瓜长豆角,又咸又酸又有点儿辣,直钻鼻孔,成了味道的绝配。
腊月的味道,是香的。有甜有咸的味道,最不能缺席的便是香,古往今来,在腊月都少不了香味。一碗腊八粥,还是那个味儿,让腊月顿时充盈起来,回味走过的四季风雨雪霜。除了传统的花生、瓜子、开口笑炒货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花香,南方过节家家必备鲜花,是多年习俗,如今买花过年日渐风靡起来,已然成为一种时尚,还有其它多种多样的香,花草深浅色,香自主人心,也是人们对生活的新追求。
腊月的味道,是辣的。一串串似火的辣椒,辣红了整个大中国,又是“中国红”;一桌桌沸腾的火锅,穿透千街万巷等你来,围炉小酌邀李白对酒当歌;一坛坛酿造一年的老米酒,在吆五喝六声中出手“哥俩好”;一瓶瓶精致的“中华白”,把味道的腊月里的辣再次升华。真是:“犹残腊月酒,端居望故人”。
其实,腊月的味道还是喜的。是家家户户,忙碌一年后收获的最丰富的奖赏;是清贫岁月中,人们苦中作乐时至高无上的补偿。置办各种年货的心情,是大人和孩子们心中难以掩饰的欣喜若狂。
腊月的味道中还有点苦味,莘莘学子冬日苦读,长年务工冬季苦干,留守老人和儿童腊月苦盼,农民工拿钱回家过年的苦等,还有卫国戍边、公安干警和各行业坚守岗位人员的苦守,虽然都用苦字描写,但心中滋味各不同,真可谓酸甜苦辣香,人间五味尝,生活有滋有味,社会多姿多彩。腊月味道勾乡愁,魂牵梦绕游子归。
老舍说:“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正因为腊月有这么丰富叠加的味道,才让人久久回味,年年品尝,岁岁向往。厚厚一本日历,从大年初一,一张张撕下,飘忽的碎片就好像逝去的日子,在一天天等待中又来到了腊月,感叹我们长了一岁,人生履历上多了一圈年轮,有长大的,有成熟的,也有衰老的。岁月有情增中减,人们期待却依旧,初心不改,犹如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人间接力赛。
心向腊月,那里有存味于心的人间美妙的味道,有味也有情。腊月里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春节的味道,是一年中最美的味道。说不完的腊月,道不尽的腊味。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