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1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2年11月25日

科技创新助乡村振兴

——记县老科协长荡镇分会秘书长倪华

阅读量:634

本报通讯员 曹廷汉 宗耀林 郭长生

倪华系长荡镇原农林中心主任,通过自学、函授先后获得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农艺师职称,县老科协长荡镇分会秘书长。他在基层工作36年,兢兢业业为三农服务,认真学习和研发新技术,开发新项目,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为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建言献策调整农业结构,科技助力发展养殖业

长荡镇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水产等养殖业不发达,只有少数地方养些常规鱼类,经济效益不高。当时在镇农林中心工作的倪华通过认真调研和多地考察,看到了发展南美白对虾经济效益高,农民增收致富快。他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了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建议。倪华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到外地虾场参观学习,土法上马建了多个虾池,配制从10度到0度不同水质,让虾苗逐渐适应淡化了的水质,然后放到淡水中养殖,成功地研发出“分级淡化培育虾苗”的新技术。先在小面积试验,成功后大面积推广,结果两三年就发展到2000多亩,现在达到6000多亩。县里成立兔业协会,推选他当长荡镇兔业协会会长后,他没有因为不懂行而退缩,买了有关养兔的技术书籍,订了专业报刊杂志,认真学习钻研养兔技术,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养兔信息、市场行情和价格变化,请专家来长荡传授技术,大力发动农民养兔致富。时间不长,长荡的长毛兔从几万只发展到十几万只,最高达到40万只。倪华因为工作抓得卓有成效,被推荐为县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研发专利技术,帮助农民增收

近些年,倪华先后申报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并用这些专利技术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前几年国际国内出现了养泥鳅热,价格越炒越高。射阳及周边地区盛产黄板鳅,肉质鲜美口感也好,但是个体小、产量低,人工养殖经济效益不高。浙江、安徽有些地方引进了新品种——台湾泥鳅,不但个体大、产量高,而且价格贵,但直接引进到本地养殖适应性差成活率低。倪华当即产生了用台湾泥鳅和黄板鳅杂交培育新品种的想法。先后到安徽、浙江、山东、河南考察,到浙江湖州水产大学、上海农科院拜访专家教授,又到连云港水产学习鱼类杂交的技术和操作方法,回来以后引进了台湾泥鳅做母本,用本地的黄板鳅做父本,在盐城技术学院专家教授的指导下,采用静水孵化法,成功培育出杂交新品种。这项新技术申报并获批了国家发明专利,当年在本地推广,第二年发展到100多亩,后来又发展到500多亩,经济效益提高两倍以上。养殖南美白对虾一直是长荡地区农民增收的高效特色养殖项目,近些年来养殖水质变坏,肥度下降,有时还会生病,严重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倪华与盐城工学院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工学院提供生物菌种,他在昌宝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试验研究,驻场实地全程技术指导,初步成功后扩大面积再试,并申报获得省科技厅立项支持,2021年大面积使用再次获得成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2022年获批授权。目前长荡4000亩虾池,有2000亩大棚虾池使用这项技术,增产增效10%以上。

科技创新不停步,帮助农民解难题

“学术无止境,在科技创新路上需奋力前行”,这是倪华的信念。目前,他正在为农民持续增收攻克两个难题:一是培养超大规格河蟹人工养殖技术应用推广。射阳地处黄海之滨,人工养殖的河蟹规格不高,卖不出好价钱。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倪华到高产地区阳澄湖、洪泽湖等地考察调研,拜访专家教授,求良方找良策,提出了建“蟹公寓”方案,用人工营造“公寓式”的养殖池,控制脱壳时间和满足脱壳前后的营养需求,促进长大增重。今年他在一个蟹池中拿出10%-15%的河蟹放在“蟹公寓”里培育,蟹大部分超过300克,有的长到400克。目前他正在请盐城工学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通过数据筛选出最佳技术方案。二是西瓜10年不换茬持续高产新技术研究和推广。西瓜连续种植几年后产量和品质会明显下降,需要换田轮作。倪华针得知中国农科院和台湾农业专家已研发出新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便想方设法获取了这方面的技术资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试验研究,想通过引进更新品种和栽培技术达到不换茬持续高产的目的。

倪华不断研发新技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名声大振,不少地方请他去讲课传授技术。安徽省临泉县用高薪聘请他到临泉工作,他婉言谢绝,他想到的是家乡农民更需要他,表示两地兼顾,不管临泉什么地方要帮助传授技术都随叫随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