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意诗情春满院
高 亚
金秋十月,应著名农民画家王复军的多次相邀,我来到了位于射阳经济开发区陈洋办事处的“王复军农民画院”。一阵寒暄后,我便迫不及待、兴致勃勃地欣赏起他的农民画。
画院有三间门面房,院墙上挂的、桌上放的、地上摆的都是五彩缤纷的农民画。那一幅幅细腻、别致、灵动并散发着浓郁泥土气息的农民画,就像秋天的累累硕果你挤我拥、争先恐后地奔跑着来到你面前。置身画室,尤如来到鲜花盛开的村庄,来到秋实芬芳的田野。
我和王复军是老相识、老朋友了。我们都是原六垛乡人,我任六垛乡分管科教文卫副乡长时,他是六垛乡文化站站长。1982年我和时任县委党史办主任周其高就采访过王复军,为他写了《大地为师》的人物通讯发表在《盐阜大众报》上,并收录县《闪光的足迹》一书。对王复军我算是知根知底的人。
画 “痴”
王复军今年76岁,18岁就开始画农民画,至今已58个年头了。因他执着专注沉迷于画画,当地人送他一个绰号叫“画痴”。
1958年,读小学的王复军因会画画,常被公社抽去画壁画,人称“十三拳高”的小画家。王复军小学毕业后,因家庭人口多,负担重,便回家参加生产队劳动。他被“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所感染,觉得画画只有和农民与土地连上感情,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才能有所收获。从此,他在劳动中细心观察社员们劳动的动作形态,休息时就坐在田头用柴棒、树枝当笔,大地当纸,画劳动工具和各种庄稼,画人物肖像。吃饭时,想到感人的劳动场景,就用筷子沾汤在桌上画;晚上他在床上铺好废报纸,在灰暗的煤油灯下不停地画,父母让他节省点煤油让弟妹读书,他就睡在床上在脑海里继续画。大队开展学习“英雄人物”活动,他画了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十六幅英雄肖像,大队书记看后很高兴,让他去布置大队文化室,并让他在大队部和农户住房墙上画壁画。
那年代农民生活艰苦,他家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妻子到娘家借30块钱回来买粮度日,王复军化12块钱买粮,用18块钱买了画壁画用的石灰、颜料,妻子气得回了娘家。王复军也顾不上妻子的感受,一头扎进壁画创作中。他为了不误参加生产队劳动,夏天中午冒着高温,头戴斗篷,光着上身画,一个多月时间,生产队52户社员家家墙上都画上了壁画。他没要集体一分工,没收社员一分钱,自己脸晒黑了,身上皮晒脱了,仍然“痴”心不改。
画 师
正当王复军立志学画,热心画壁画时,县文化馆举办业余美术爱好者创作学习班,真是久旱逢喜雨,口渴遇上送水人。15天的专业学习,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绘画技法有了一定的提高。回家后,他把学到的东西,先在壁画中运用起来。他任生产队会计时,在自家墙上画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壁画,还主动地为本大队200多户乡邻画上了壁画。
画技逐渐成熟的王复军敏锐地觉察到,画家要有画家的风格,艺术来源于生活,自己是农民,应该画农民画。明确定位和该走的道路后,他跑到乡里新华书店,买了农民画册,订了多种农民画报,认真看,仔细想,做什么,画什么,经过反复探索,终于绘出了一幅比较称心的农民画《公社春早》。啊,好一幅美丽的春耕图。《公社春早》在1974年5月23日盐城地区美术、摄影、书法、印章展览会中展览并获奖。此时的王复军高兴极了,画兴也更浓了。1978年创作的《售新棉》,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鼓舞一次比一次大,绘画技艺一次比一次好。王复军画如泉涌,陆续创作了《沸腾的工地》《还是共产党领导好》《芝麻开花节节高》《黄海前哨联访日》等近百幅作品,有40多幅都被省和南京军区举办的美展选中,并有18幅作品参加全国农民画展。1984年4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正式吸收王复军为会员。王复军农民画创作在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六垛乡党委出台了鼓励农民画创作的意见,全乡有近百人参加王复军农民画创作学习班,掀起了农民画创作的热潮。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王复军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他不顾年高体弱,一边自己搞创作,一边热心地辅导全县农民画爱好者搞创作,并于2002年成立了王复军农民画院。为了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发挥引领、示范带头作用,更好地辅导全县农民画爱好者创作,2017年,他又将画院迁到了靠县城的开发区陈洋办事处,为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到2022年王复军共创作农民画4000多幅,有600多幅作品参加省、国家美展,16幅作品获国家级美展金奖,有38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有200多幅作品被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法国等14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收藏。王复军农民画院共培训全县农民画作者800多人,现有58人正常在画院创作,他们的作品有1186幅,被县委县政府作为地方特色礼品赠送给国内外友人。射阳县被国家文化部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王复军也当选为中国当代农民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荣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优秀辅导员”称号,被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发改委等6个部门授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盐城市十佳工艺大师。他的事迹被制成专题片在江苏卫视、香港凤凰卫视播放。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省长李学勇等领导都曾到王复军农民画院视察。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张力军率5名专家专程到王复军农民画院考察后动情地说:“王复军的农民画,特点鮮明、功底深厚、历史跨度长,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农耕文化,是全国农民画的精品,王复军是全国农民画乡的杰出代表。”
画 诗
王复军不善言辞,他用画笔语言描绘新农村、赞美新生活、讴歌新时代。他的画无论是清新淡雅的,还是浓墨重彩的,都鲜活生动,诗意盎然。他的每一幅画就是一首感情充沛的诗、一篇激情四射的抒情散文、一首旋律悠扬的歌。
驻足王复军的画作前,一种诗情画意、春风拂面感油然而生。《绿树掩映金光道》这幅画的面面是:路面宽阔油亮,车辆来往穿梭;路旁林海苍茫,花红柳绿,白鹭栖歇枝头;空中直升机翱翔蓝天,迷人的彩色大地尽收眼底。在《高举旗帜向前进》的画面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显赫、醒目的横幅下,一位身强体壮的男子手挥棒槌,使出全身力气敲打着红身黄面的大鼓;数个身着绿衣的男子,围着大鼓歪扭着身子,抖动一对红绣球逗引着狮子;一群身着粉红衣服的妇女,手持绸带,随着鼓点迈着潇洒的舞步;一队青年吼着号子,舞起的彩龙似腾云驾雾穿梭在嬉闹人们的头顶和身边。看着画,自己仿佛置身在锣鼓喧天、尘土飞扬、声乐齐鸣的热闹非凡的现场。
徜徉王复军农民画院,精品佳作纷呈,令你目不暇接,心潮澎湃。临别时,仍意犹未尽。我对王复军说:“你已功成名就,年龄也大了,该歇歇了。”他却拉着我的手说:“新时代新事多,创作题材也多,趁现在能跑能动多画几幅。你下次来,一定会看到我获国家级金奖的新作品。”
不满足的人,愿你取得更大的成功!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