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2年11月08日

吴崇生:义务护桥20载

阅读量:572

本报记者 仇珺

在临海镇,说到吴崇生,熟悉的人都要伸出大拇指。1994年,该镇团洼社区居民吴崇生独资建桥,个人投资交通设施,当年在全省、全国都无先例。后来,这桥收归集体并重建,名字仍叫吴家桥。吴崇生作为共产党员,义务护桥至今已逾20年。

20世纪90年代,全市有渡口1010处,约占全省的一半,这些渡口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而且事故隐患较多。当时市政府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实施建桥撤渡政策。身为二等乙级病残退伍军人的吴崇生,从1982年开始在位于该镇境内的三乡河上摆渡。10多年的渡工经历让他为渡客的安全深感不安,决心在这条距出海口仅5公里,水流急、潮差大的三乡河上建座桥,方便群众出行。

吴崇生把这个想法同妻子商量后,得到妻子的支持。之后他向村、镇提出申请。由于当时还没有个人出资建桥代渡的先例。为此,镇里专门请示了县、市领导,并作了专题会办,会上决定全力支持这一创举。临海镇还专门为吴崇生独资建桥代渡收费标准等作了规定。接着,吴崇生拿出自己十几年的全部积蓄1万多元和5000元抚恤金,又向亲友借了2万多元,不到10天就筹集了4万多元建桥资金,用50天时间建起了这座宽2.5米,长33米的农用桥。这座桥的建成,不仅为临海、千秋3万多群众出行提供了方便,也缩短了从乡村去县城的路程。2016年,吴崇生因此获得市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表彰他为建桥撤渡先进个人。

1995年1月1日上午,在临海镇三乡河九段处,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时任盐城市相关领导站在桥头东侧宣布“射阳临海渡工吴崇生独资建桥代渡经营正式开通”后,站在桥头等候的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向吴崇生交了2角3角不等的钱后,高兴地通过大桥。一个农民摆渡工独资建桥代渡经营在全国开了先河。

转眼20多年过去了,虽然这座桥经协议划为集体所管,重新修建改造,但桥名仍为“吴家桥”。多年来,吴崇生的爱桥、护桥,方便百姓出行的初心没有变,桥面、桥墩和栏杆有没有受损的地方?桥的两头道路是否畅通?他时刻牵挂,隔三岔五就来到桥边巡查一番,清除桥边杂草,填平路面上的坑塘,擦洗桥梁上的泥浆等,20多年从未间断。

临海农场与临海镇双洋、团洼两村紧紧相连。多年前,场镇两地人员交往只能隔河相望,如今有了吴家桥,场镇两地人员、信息、市场交流频繁了,距离缩短了,人员关系密切了,市场搞活了。时常能见到一对对青年男女站在桥上相会、交流……据当地人估计,仅双洋、团洼两个村居与临海农场结亲的不少于20对,当地群众称这桥是联姻桥、喜鹊桥。

几十年来,吴崇生从摆渡到自费建桥、再到义务护桥,见证了农村到从贫困到逐步富裕过程。他护桥爱桥,不忘初心,为群众奉献光和热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永远流传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