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大地的丰收
——县为民机插秧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纪实
射粮协
近年来,县为民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坚持延伸农业服务产业链,致力做强机械化插秧、植保飞防、机械化收割、粮食烘干等服务,努力做精水稻工厂化专业育秧生产线,着力做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我县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撑。
持续 “增机”扩能。该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从事机插秧服务,服务的是一般农户。现如今,插秧机械从之前的6台插秧机,已发展到38台高速插秧机,服务的是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顺应粮食生产规模化、现代化趋势,合作社不断拓展服务项目。2013年新增机械化收割服务,现拥有联合收割机8台套;2016年新上粮食烘干项目,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2018年新上植保飞防服务,现拥有大疆无人机9台,合作社整个农机固定资产原值已达到800万元,各类办公、生产、机库场地用房面积达到6100平方米,真正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系列服务,农机服务能力和服务业绩均位居江苏省农机服务类合作社前列。
实行“订单”供秧。“秧好一半谷”,水稻生产规模化最基础的环节就是培育壮秧。为此,合作社急农民所急,想大户所想,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从1条育秧流水线做起,通过反复研究攻关,现已建成4条规模化的育秧生产线。合作社借鉴韩国育秧技术,改进形成集“恒温增氧催芽”、“育苗暗化处理”、“北斗导航激光平地”等一整套成熟育秧工艺流程。恒温催芽省时3-5天,暗化处理出苗整齐,无纺布覆盖防虫保温保湿,所育秧苗壮实,机械化栽插植伤小、成活早。优选良种、专业育秧、订单供秧,解决了难题,节约了成本,受到广大种植户和家庭农场的欢迎。
投身“绿色”生产。该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机械化优势,承包种植稻麦5700亩。其中与江苏银宝光明牧业公司、射阳沿海投资公司三方合作,流转土地3100亩,共同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自购大型拖拉机和沼液还田机,基地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实施托管经营、收益分成。项目建成管网系统,从大型养牛场沼气池到生产基地,水稻田施肥实行管道沼液还田,麦子则进行少量多次沼液喷灌施肥,实现沼液肥的高效利用,实现化肥减量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达到节本增效目标。
推进粮食生产现代化、规模化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的关键则是机械化作业。该合作社立足农机服务这一核心,着力开展全程机械化一体化服务,取得了“三增三提升”、“三减三示范”的良好成效。
一方面,推动粮食机械化作业、规模种植户、植保统防统治“三增”,县域农机化水平、粮食规模化种植比例、合作社社员收入得到“三提升”。该合作社常年为1500户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国有农场提供机械化作业,合作社自有育秧基地200亩,年工厂化育秧供应大田2.1万亩,年机插秧服务面积6.1万亩,年植保服务31万亩次,年收割服务2.5万亩次,年烘干粮食1.5万吨,推动农机作业面积显著增加,推动全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从几十家发展到765家,有力地破解“何人种地”、“如何种地”难题,为我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6.87%,稻麦规模化种植比例达到70%发挥了积极作用。机插秧服务还拓展到天津宁河、河北曹妃甸、安徽郎溪、浙江绍兴等地,年跨区作业面积超过3万亩。合作社服务年总收入超1000万元,全体社员收入提高到450万元。合作社季节性用工近200人,给周边农户增加了一块稳定的收入。
另一方面,推进粮食机收损失、病虫害损失和化肥、农药使用量“三减”,树立农机化科技推广、稻麦绿色生产、工厂化育秧“三示范”。该合作社开展稻麦收割、烘干一体化服务,最大限量实现了粮食收获保质保量,颗粒归仓,最大程度减少了粮食损耗、损质。高效及时的植保飞防服务,省药、省工、省本,有效减少病虫害损失和农药使用量,大田农药使用效率提高10%以上,用量减少20%以上。循环农业项目农药节省30%、化肥节省40%、单产增加5%、水稻售价提高10%,所加工大米的食味值提高一个等级,综合示范效应突出。工厂化供秧300多户,比农户自行育秧节省稻种20%,节约成本30%,同时有效防范露天育秧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风险。全方位、一体化的示范服务,造就了实力不凡、享誉四方的合作社。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级农民示范社”、“省四星级农机示范社”、“市级平安农机示范社”,理事长徐鹏2022年被评为江苏省“苏米工匠”。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