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阳沐光向海赋能未来对策研究
王素萍
县委提出锚定“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发展方向,既与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海开放步伐一致,又与市委、市政府“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发展思路合拍,更是射阳立足海洋经济实际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射阳沐光向海赋能未来既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渔业优势和海上风电后发优势,也遇到了深水港建设进程不快、经营海洋渔业能力不强和海洋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为扬优势、补短板,特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确立科学、可持续的沐光向海发展观。一是注重海域滩涂的科学利用。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改变辐射沙洲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深水航道的前提下,依法合理确定围海范围、时序。对已经围填的土地资源,应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优先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在此基础上适度用于绿色产业发展。二是注重沿海地区的生态建设。处理好陆地生态与海洋生态建设的关系,海洋捕捞与海洋保护的关系,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三是注重海洋渔业保护和生态修复。实行严格的休渔制度,保护海洋鱼类重点产卵场、索饵场及回游通道,建设多功能的人工鱼礁群,每年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放流,增加放流品种。四是注重污染防治。实行环保入港把关制度,加强对造纸、化工、冷冻、腌制等企业污染源的控制。注重对农药、化肥、饲料的污染。严禁将生活厨余垃圾和塑料袋等生活废弃品投入大海。积极推行“海长制”,对海岸线内的大海漂浮化常年打捞,把海水水质与饮用水水质的测定放到同等的位置去对待,去关注。
二、确立绿色、特质化的沐光向海产业观。一是以现代农(渔)业为抓手,打造百亿级的农(渔)业产业带。充分利用围填滩涂优势,打造“射阳大米”系列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打造射阳沿海百万亩高效生态养殖基地,形成百亿元的沿海渔业增长极。提升现有渔轮马力,推动远洋捕捞业的产量、品种、品质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中华毛绒蟹”优质苗供应基地的优势,把规模做上去,产业链条接上去,效益提上去。二是以港区产业为抓手,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集聚带。围绕“能源谷”,做强风电产业名城和风电产业母港建设。高质量推进展深远海海上风电产业,推进研发、制造、开发、运维、检测、储能等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拓展潮汐发电、太阳能、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做大做强生物质能发电项目,适度发展和保持火力发电规模;加强对能源电力的蓄能建设,保证发出来的电蓄得住、用得上、卖得出。做大做强生态造纸、高新技术、精细化工、环保能源四大沿海工业经济板块。围绕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和医药、海洋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海洋生物新材料等系列产品,推进海洋油气、海洋化工、海洋船舶制造、纺织、化工等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沿海企业的含绿量、含金量。围绕海产品深加工,提高海产品的附加值。三是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抓手,建成多层次的服务业崛起带。加快推进射阳港5万吨级航道,黄沙港三级航道建设,适时启动南港区开发,启动疏港铁路支线建设前期工作,构建射阳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射阳现代物流园、空港物流园建设。加大企业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吸引一批与风电、电子、膜科技等重点产业配套的工业研发设计中心;加紧筹建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建设。探索设立海洋经济发展基金、海洋开发银行,积极发展涉海保险业务。发展会展经济,推动举办全球滨海论坛国际会议,筹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完善数字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体系,培育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商平台。
三、确立生态、共享共建的沐光向海康养观。一是以评促建增投入。推动泊心·黄沙港、息心寺、安徒生童话乐园、日月岛公园、鹤乡菊海等创成2A-4A级景区,通过以评促建,以建促评,全面提升我县旅游景区等级。二是以绿护蓝显特色。深化沿海防护林、海堤提高林、S228沿线景观林和荒滩薄地成片林的种植,以绿色守护大海,以绿色诠释生态。三是以节会友扩影响。通过举办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鹤乡菊海文化艺术节、黄沙港捕捞文化节等节会,不断放大我县湿地旅游品牌效应。四是以点引客强环保。将沿海自然风光、渔业风光、人文风光作为旅游线路,建设滩涂草甸、港汊渔猎、泥滩采贝、深海垂钓、潜海观光等参与性强的项目,旅客享受康养与保护生态并行不悖。五是以邮载客增友谊。积极发展邮轮经济,利用韩国人员较多的实际,开发日韩海线上旅游航线,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吸引更多的外国朋友到盐旅游。
四、确立创新、协作的沐光向海开放观。一是培养造就一批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按照打造一支“热爱海洋事业、潜心研究技术、愿为射阳奉献”的要求,对现有海洋人才进行梳理,做到人尽其才;加大对海洋大学专业人才招聘力度;聘请国家海洋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在我县设立工作室,指导海洋工作开展;定向培养一批海洋专业本科生;加大对本地乡土海洋人才培养。二是引进培育一批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培育海洋高新科技园区、科技兴海示范区、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海洋高新科技研发中心建设;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海底基地、中科院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的建设,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三是创新集聚一批海洋高新产业。重点突破绿色环保及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深远海风电、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领域。四是组建联合一批海洋集团联盟。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北上连通环渤海,抓住沿海铁路大通道全线贯通契机,促进长江沿海与环渤海经济互联互通。向南接轨上海,让射阳港区享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外溢”效应;学习厦门汇盛食品有限公司将渔业饲料企业转型为鲍鱼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东进主要是对接东北亚,发挥全货机航线优势,与韩国新万金互设“海外仓”,构筑韩国海产品集散地。西进主要是通过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带动中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和产业梯次转移。
五、确立高效、管用的沐光向海调节观。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让政府“有形之手”调节海洋发展方向。编制《射阳县海洋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暨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权威性。用好海洋法律法规,学会以法治思维推进沐光向海。优化金融、财税、国土、海关、行政等海洋工程审批环节,建立“绿色通道”。健全海域使用权登记管理制度,制定海域使用权质押贷款办法,搭建海域使用权储备交易平台,积极稳妥地推进海洋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健全完善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制度,把海洋经济发展业绩纳入沿海镇区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组建海洋经济发展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确保沐光向海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对海洋产业的评估、监测,加大对破坏海洋环境的处罚和修复力度。健全财政性海洋开发投入增长机制,支持扶助污染治理、环境恢复和生态培育项目。支持港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减免海域使用金。二是鼓励多元投入,让市场“无形之手”激发沐光向海活力。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海洋开发投入体系,鼓励市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特别是世界500强、民企50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海洋开发投资。建立政府海洋开发风险投资基金,形成海洋开发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投入支持机制。促进海洋成果转化,建立科技兴海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国内外金融企业在射阳沿海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多样化、项目建设法人化、项目监督法制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推进我县海洋经济走上快车道。
射阳沐光向海赋能未来前途无限,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得海洋者得射阳”、“海洋兴则射阳兴”的理念,矢志不移地向港口要效益,向沿海工业要税收,向深海科技要创新,向海产品资源要附加值,向沿海湿地要三产,向全国各地要人才,我们就一定能够锻海洋经济长板,创海洋经济特色,攀沐光向海新高,谱写“强富美高”新射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