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面香
江正
父亲是射阳人,又长期生活在农村,因此擅做面食。儿时,喜欢看父亲擀面,父亲和好了面团,搁在案板上,用几乎等同我身长的擀面杖使劲地来回擀。在父亲的擀面杖下,面团变成脸盆大,均匀的撒一层灰面,再擀,脸盆变成了大锅盖,再撒面,再擀,终于变成了“圆桌面”而薄如牛皮纸。这时,父亲将它一层层的裹在擀面杖上然后“毁开”,如叠布匹般一层层地叠成长条。最后,操起菜刀,咔嚓嚓,从头切到尾。一拎一抖,银丝般的面条落进铁锅中的滚水里,并倒入香油、酱油、再撒上盐、小青菜或葱花做香头,一锅香喷喷的面条即成。
若是在午季,新打的麦子磨成面,擀成面条,配以时蔬苋菜,煮出面条来,真正称得上“新”和“鲜”。除了吃父亲的新鲜面,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还有若干次吃面。品尝山西刀削面是在北京。六十多年前,我们几个十多岁的小伙伴一同进京,住在某学校接待站。那天早上,去逛街。路过街头一家小面馆,看见了这样的景象:一位壮汉左胳膊托着面板、上面搁着一个大面团、右手持一把约半尺长的削刀,对那面团蹭蹭地刮削着。在他的刀下,面片如一条条银鱼,卟卟卟地落进滚水锅中。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太神奇了!那位壮汉大师傅很健谈,对我们一伙半截小子讲起了刀削面的来历。元朝时,统治者对百姓十分严苛,规定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因此,常有人家到了饭点因无菜刀可用而吃不上饭。某日,有一家主妇见时已过中午仍然不得菜刀,孩子饿得哇哇大哭。偶然,她觅得一块三四寸长的铁片便将其二面边缘在磨石上磨利,直接将面团削成面片入锅,解了饥饿,传下了美食。
兰州拉面,相信大多数人都品尝过。有美食家称,兰州牛肉拉面精髓在于汤头的鲜和面条的劲道。和面时加入独特的植物汁水增加弹性,在大师傅的反复拉升,精准操作之下,变成粗细不同的面条,细面柔和附汤,粗面宽大有嚼劲。
我还在在四川成都吃过担担面。顾名思义,就是饮食商贩挑着担,沿街叫卖的一种面条。其经营灵活方便,吃多少,咋填料,啥佐料,随君自便。其特点是麻辣热鲜香。担担面现已流传各地,大多已进店堂。然而,仿佛少了些当年的风味和食趣。
在吉林延边,品尝过朝鲜族风味的狗肉冷面。细丝面上铺放着几片狗肉 以及苹果丝、白菜梗丝,辣椒丝等等,汤料凉辣香甜,食之如“五味杂陈”,但十分爽口,尤其夏日食其面,可开胃口消暑气。
几年前,赴台湾旅游,没有少吃牛肉面。一般牛肉面,牛肉会切成薄片,或者比骰子稍大一些的肉坨坨。而台湾眷村的牛肉面从选材到切肉,都带着一股子豪气。选肉质量紧实又充满胶质的牛腱烧煮后,放进搭配好的红汤中入味,再将腱子肉切成厚片铺在面条上。一口汤一口面,再来块扎实的肉片,满嘴都是浓浓的牛肉香味。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