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立精品意识 建设宜居城乡
——县住建局副局长袁鑫就公众关心话题接受提问
年初以来,县住建局在城乡住房条件改善、宜居环境提升、规范行业监管上做足文章,高品质改善城乡住房条件,高质量改善城乡居住环境,高水平推动行业创优发展,高标准提升城市韧性,取得一系列成绩。日前,该局副局长袁鑫就公众关心话题接受提问。
问:县住建局在城市更新工作方面,特别是在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奠定了城市更新在“十四五”时期的战略地位。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人民对城市更新的需求也在不断多样化、现代化。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今年3月15日专门印发了《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实施老旧住区宜居改善工程。我县自2012年来就一直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实事来推进,持续改善老旧小区环境面貌,逐步提升公共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实现老旧小区居民的宜居梦和安居梦,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12年至2021年期间,我县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1个,改造面积达131.7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98亿元,惠及15381户居民,解决了老旧小区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为有效的推进此项工作,我局牵头制定了“十四五”期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自2021年起,用5年时间将2000年之前建设的老旧小区,划分60个片区进行改造,涉及居民共13508户、改造面积约12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总额约3.7亿元。今年,计划实施改造11个项目,总投资约8558万元,涉及居民3311户,改造面积37.7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已全部进场施工,预计11月份全部竣工。另一方面是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我县从2020年就启动此项工作,切实解决了广大老旧小区居民楼层高、行动不便的问题,促进了我县适老宜居住区建设水平。为进一步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2020年7月份出台了《射阳县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实施方案》,遵循“业主自愿、政府支持、充分协商、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发挥业主主体作用,形成合理可行且兼顾各方利益的改造方案,对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对五层及以下每部电梯按照8万元、六层及以上每部电梯按10万元的标准,由财政予以补贴。两年来,我县已完成加装电梯并投入使用18部,正在施工14部,正在办理前期手续9部,此外,还有意向安装并正在洽谈40部。
问:县住建局在改善市政道路通行条件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近年来,我局通过实施一系列市政工程,不断完善县城区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先后对人民路、红旗路、解放路、幸福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进行了改造提升,同时实施了海都大桥、明光路、海都路南延、新城大道南延等新建工程,不但注重道路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而且也兼顾配套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提升。同时,结合创文工作,持续加大市政养护巡查力度,及时对破损道路、人行道板、路牙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理,切实保障行人通行安全。积极谋划2023年市政工程项目,力争将群众关心关注的市政道路,比如红旗西路、振兴路、黄海路等改造工程,提请县政府列入城建工程计划。
为了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通行条件,同步抓好工程进度和质量。一是提前谋划,前期手续快办理。自项目落地初起,做好立项与图纸设计同步启动,强化规划对接,尽快完成图纸审查;同时,积极对接财政局和行政审批局,加强财评和招标联动,确保尽快落实施工单位,早日进场施工。二是积极协调,清障矛盾早解决。规划红线出具后,立即着手办理土地手续,快速推动征收、清障工作,同步联系施工作业面的各类杆线部门,提前做好迁改工作,确保施工单位进场后,工作面全打开,高效率推进各项建设内容。三是倒排工期,施工任务节点按期完成。对照既定的时间节点,严格制定工期倒排任务表,强化督查考核,矛盾及时协调,加大人员、机械投入,钻晴天、抢雨隙,并定期组织会办,并形成通报,确保工程按期竣工。今年以来,实施的清华园北侧规划支路、众兴路、海都北路、晨光幼儿园规划支路已陆续建成通车。
问:县住建局在水环境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计划吗?
答:加强县城水环境治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强富美高”新射阳的必然要求。我县于2017年3月启动了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通过5年的努力,累计投资6.75亿元,实施了小洋河等31条河道的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新增污水管网50.4公里、清淤疏浚66.72万方、消除污水直排口1374多个、新增生态护坡3万多平方米、新建污水泵站6座、活水泵站4座,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县城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水环境治理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将凝心聚力,对症下药,既要统筹谋划、也要集中攻坚,既补好欠账的“旧课”、也做好城市建设的“新课”,推动县城区水环境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我们射阳的“水清、岸绿、景美”。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今年,我县编制了《射阳县建成区污水专项规划(2022-2030)》和《射阳县建成区水环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区域联治、水岸同治、标本兼治、治管并举的要求,推动城市建设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城市给排水规划等各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相互匹配。全面开展排查溯源工作,查清大小沟河、水系分布、自然流向、流量情况,查清各类排口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查清各区域截污纳管情况、雨污分流情况等等,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打牢综合治理工作基础。二是坚持标本兼治。树立“问题在河里,根源在岸上”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推进县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做到截污纳管应纳尽纳,今年我们已完成人民路、振阳街1.7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接下来还要实施双拥南路、兴南路、南苑路等雨污水管网约14公里新建工程;加快雨污分流改造进程,对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的327个小区(含公建单位),逐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今年已完成12个小区,54个小区正在施工,同时对新建小区严格审查,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雨污分流彻底;完成了县城区84公里污水管网、229公里雨水管网检测工作;启动实施县城区活水工程,强化活水保质,打通堵点。三是保障工作长效。对照河道治理“三分建七分管”的要求,深化落实防、管、控“一体化”长效管护工作机制。从去年开始,县政府明确由三维集团负责已整治河道的巡查、保洁、水质达标维护等管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九龙治水”问题。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完善涉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河长制”履职效率,将“河长制”工作机制转化为水环境“河长治”的实际效能;充分发挥属地镇区、社区的阵地优势,加大河道生态环境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水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社会和群众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推动水质监测信息化、智慧化,已建成污水“GIS”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保证污水管网运行信息全掌握。
问:县住建局将如何系统推进新一轮农房改善行动?
答:自2018年9月农房改善工作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镇区和相关部门凝心聚力、担当作为,累计改善农房3.8万户,其中进城入镇3735户、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房屋8072户、规划发展村庄4743户、货币化安置21478户。创成4个省级示范项目、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市级农房改善示范项目、7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
新一轮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与各镇区及其他相关部门一起,不断提升建管水平,补齐农村住房短板,更高层次推进全县农房改善工作。
一、强化统筹,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对照五年全县改善8000户以上农村住房的目标任务,联合各镇区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自然肌理,统筹考虑产业支撑、环境改善、配套提升,扎实推进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等项目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新老融合,推动形成“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局面。二是突出整体谋划。重点围绕“四线一河”打造农房改善示范带。围绕G228沿线,打造具有射阳特色的沿海农房风貌带;围绕盐射高速沿线,打造农村住房新老融合示范片区;围绕S226沿线,打造农房改善与产业发展示范片区;围绕S329沿线,打造农房改善品牌创建示范片区;围绕射阳河沿线,打造射阳特色的沿河农村住房景观带。坚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农房改善工作上层次上水平。三是聚焦重点推进。重点推动各镇区解决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提升农村住房质量品质,重点推进1980年及以前建成的农房改造改善,支持鼓励1981年至2000年所建农房改善;对各镇区新四类人群的房屋改善情况进行“回头看”,落实“一户一法”,实现重点对象危房动态“清零”。
二、强化服务,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一是沟通协调更加有力。克服畏难情绪,切实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农房改善主动找事做,帮助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工作力量,积极投身到新一轮农村住房改善工作中去。二是履职尽责更加主动。发挥我局质量、安全监督优势,严格农房改善建设管理,履行监督指导服务职能,引导群众参与房屋质量和安全监督,强化质监、安监的日常巡查,确保把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放心工程、精品工程。三是长效管护更加完善。出台新型农村社区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六有”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推动“三个一”物业管理费用筹集办法落地落实,提升乡村社区服务管理水平,让农民群众参与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中来。
三、强化督导,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一是完善政策集成。着力构建“全县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在用足用好省、市政策的基础上,系统整合相关涉农资金,进一步研究县级奖补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对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传统村落的镇区进行重点奖补和考核加分。二是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各镇区农房改善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宣传发动,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实行全方位推动、全流程把控。按照农房改善阶段性任务,列出工作清单和时间节点,扎实推进任务完成。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健全完善县级督查、蹲点指导制度,开展动态巡查、专项督查,采取“周督查、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推进机制,亮实绩、比成效、评优劣。同时,进一步规范资金拨付流程,确保专款专用。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