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8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观天下
2022年08月02日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

探秘中华文明“金种子”

阅读量:1005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入口

7月30日上午,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开馆暨展览开幕式活动。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

究竟什么是版本呢?简单来讲,中华版本包括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这里面有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青铜器,也有包含着鲜明时代印记的粮票、布票,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图书、报刊、磁带等,总之,只要你能想到的文化的载体,基本都算是版本资源。了解了版本的定义,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到底各地的版本馆里都有哪些宝物?

无数珍贵中华版本陈列其中

在北京中轴线北、燕山脚下的青山绿水间,几座平顶恢宏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整个总馆承袭了中式建筑风格,走上台阶进入的第一个馆,也被称为文兴楼,在宽大的玻璃罩下,一个个宝物静静地躺在那里,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它是现存最早的一个木活字印本,印于13世纪,原藏地是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目前是国家版本馆镇馆之宝之一,它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展品之一。”走进中央总馆的文兴楼,讲解员正在介绍的,就是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展品——《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听上去好似拗口,但它的来头可真不小。《本续》是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共9册,蝴蝶装,白麻纸精印,1991年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藏传佛经的西夏文译本。“它首先为我们中国是活字印刷发明的国家提供了一个物证,共有9册,这是其中的一册。”讲解员说。

文从史来,文史相印。看来,至少从现有版本足以证明,《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的记载真实无疑——中国是活字印刷术的故乡。在文兴楼中,我们还能看到来自古沉船“南海一号”的南宋“吉”字瓷碗、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如意馆绘制的《香山路程图》,以及我国第一部中国画彩色套印画册《十竹斋书画谱》等一系列的珍贵宝物。

总馆秉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的沿线,距离北京核心区仅有50公里。作为中央总馆园林景观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朱育帆说,如果从高空俯瞰整个中国国家版本馆,会发现这里构筑了三套院落,层层递进,承袭了传统中国建筑美学。

朱育帆认为:“它具备山林地里边院落的格局,这个格局里分三重院落。第一重承古开今,有一个15米长的泰山石,泰山石实际上寓意的就是国家版本馆,背后是一个礼仪大殿。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国家书房,国家书房和中间的院落就形成了第二套院落。第三进院落就是以文瀚阁为代表的一个庭院。文瀚阁背后是什么?原来宕口区形成的展卷,我们管它叫‘江山如画’。”

主体格局之外,朱育帆和他团队精心设计了三个古典园林,从地理位置上也和西安馆、杭州馆、广州馆相呼应:“我们现在格局完全对应于地理格局,比如这是西安,广州就在最南边,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格局上的对仗。”

第二进院落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地上排布着大小不一的铜点。朱育帆说,这其实内藏乾坤,颜色不同的圆点,就呼应着分色装潢的四库全书。“我们四库全书里边经史子集,在色谱里边有5个颜色,四库全书是5种套封,所以就用5种颜色来映射这种朴素的行为。这个地方是整个场地里边最大的一个硬质广场区,以后也可以在这里举办活动,所以它就是一种文化的暗示。”朱育帆表示。

特色洞库保藏中华文明印记

在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西宕口壁上,还藏有一个长达800米的洞库,洞就是洞穴的洞,库是仓库的库。洞库分为12个独立库区,呈U字形路区,每个约500平方米,其中7个洞库内设洞窟空间收藏镇馆之宝。比如,1号洞库是雕版特藏库,集中收藏清代汉、蒙、藏、满《大藏经》雕版,2号洞库是《四库全书》特藏库,集中收藏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四阁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四库全书》。而在洞库的四周及天顶,是由敦煌研究院组织创作的壁画。

虽然洞库区域不对外开放,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负责绘制洞库壁画的,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娄婕口中,感受到这份来自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我们在天顶的绘制上选取了敦煌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飞天形象主题,四周也有流动的天花。在飞天的部分,有手持的乐器,还有不鼓自鸣的乐器,箜篌、鼓等等,都在周边飞扬,表现出了灵动飘逸的画面意象,非常具有东方美学的审美特质、浪漫特质。”

娄婕说,整个团队历时两年时间,对洞库的壁画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壁画从用料、设计都既承袭了敦煌的灿烂文化,又加入了现代美学元素。

娄婕解释:“在壁画的具体绘制上,我们也采用了和敦煌壁画一致的矿物颜色,汲取了天然矿物颜料研磨出来的不同色彩进行描绘。选取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敦煌图案,但是在主题创作方面,我们又进行了非常现代的文化图形构建,进行了一个现代审美的转化,不完全照搬敦煌。所以我觉得这次让大家感觉到既有传统的身影,但是又完全呈现的是一个二次创作以后的,艺术的、新的、富有时代感的魅力。”

(源自新华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