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6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新农村
2022年06月30日

铺就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

阅读量:412

本报通讯员 王耀杰 记者 李文华

“在家门口上班就能赚钱,既不需要背井离乡,还能照应到家庭,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日前,海通镇中尖社区居民李公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她跟老伴主要靠家里几亩地的收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近几年村里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她便把家里的几亩地流转了,每年有固定的一笔土地流转金。自己则在家门口上起了班,老伴在镇上干临时工,两人每个月加起来有6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她们对现在的生活幸福感满满。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海通镇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聚焦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米袋子”“菜篮子”基地定位,引导特色产业集中联片发展。打造规模化基地,重点发展优质稻米、设施果蔬、白蒜、特色苗木等4大类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发展迈入快车道。

“近几年来,我镇通过调整茬口、流转土地等方式,形成成匡连片种植规模,建成优质稻米万亩生产基地1个,大蒜、西葫芦等特色农产品千亩生产基地2个,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海通镇分管农业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悉,该镇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对接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准入标准,制定完善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及农产品分级上市标准,统一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基地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质量监控,逐步建立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的“多赢”效应。

为了确保实现村民富、集体强的目标,海通镇还将农房改善和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相结合,积极打造“咯咯多”黑凤土鸡蛋等特色农业产业品牌,集休闲、娱乐、观光、体验、度假为一体,为农房改善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发展春赏花、夏亲水、秋采摘、冬养生的四季休闲农业,注入农房改善因子,促进富民增收的同时,吸引农民争相入住新居,铺就了一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