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6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2年06月22日

生态循环农业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崔树林

阅读量:580

本报记者 彭岭

6月15日,在海通镇闸北片标准化农田示范基地,几台高速水稻插秧机在农机手的熟练操作下往来穿梭,不一会儿,空荡荡的水田上就布满了一株株绿色的秧苗。水稻田边,海通镇农业农村局局长崔树林正在和村民交流试种优质稻新品种事宜。

崔树林是市第八届人大代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这十年,他扎根田间,服务“三农”,亲历了十年来农村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惠农政策,过去这十年是我们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三农’发展的‘黄金十年’。”

望着充满希望的田野,看着高速插秧机在水稻田里来回穿梭,崔树林不禁感叹,十年前的海通镇虽然有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但因数量不足、技术不够,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农业收、种、管等仍需大量人力。“面朝黄土背朝天,锄头镰刀耙钩子”的景象依旧历历在目。

“现在,我们镇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达541台套,其中还包含最先进的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18台套。”崔树林说,对比过去,海通镇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十年间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该镇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已达93%以上。全镇农业机械化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为增强地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从前的土地规模小且零碎,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土地整片规划、成片整理,更有利于机械化的推进,有利于土地稳产高产,提高亩均收益。”崔树林告诉记者,目前该镇共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65万亩,相比十年前,高标准农田可以帮助农户轻松实现精准灌溉,亩均节水15立方米以上,增收10%以上,节本增效200元以上。

“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更给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地域农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崔树林看来,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第一步,后续配套设施的提档将进一步推动农田林网建设的升级,保障粮食的丰收丰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绿色导向,发展生态农业。作为2016年获评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的海通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节水养殖业、旱作农业,推进绿色循环种养,实行畜禽资源利用,推广秸秆还田。预计到今年底,该镇可初步实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崔树林表示,近年来,海通镇作为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镇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方式、新网络和新格局,蹚出了一条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农业发展道路。

十年的光阴,海通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红利激荡而来。崔树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接下来,他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锚定“勇当沿海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追求,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射阳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