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6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2年06月21日

一事无成身已老

阅读量:1730

江正

人这一生,说长也长,晃晃悠悠大几十年;说短也短,倏忽之间,如白驹过隙,还没等你明白人生是怎么回事,你已经老了,雄心淹灭,壮志消遂。大多数人到了暮年回首往事,不知不觉中都存有一种“一事无成身已老”的感慨。

人生总是老得太快,醒悟地太晚。从人生的旅程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少不更事开始,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贪玩,脑子里对于人生,对于未来,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不要说有什么事业规划,有什么理想目标了。即使是读书学艺也都是在父母的帮助监督下进行,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人生的自觉。到了青年阶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个似明白又非明白时期,对于未来干什么,一生怎么走并没有清晰认识。

成家容易立业难。中国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最大希冀莫过于成家立业。所谓成家无非是结婚生子,自立门户。这对于习惯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中国人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事。说到立业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立业,简单地说是指创立属于自己的事业。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工作的平台就是创业的平台,你的聪明才智,你的敬业精神,你的创业激情,你的看待事物的眼光,你的任劳任怨的品行,包括你的文才,都能在你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北宋时期大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等,哪一位不是边工作边创作,取得巨大成就呢?可惜很多人并没有这种境界,只简单地认为工作是谋生手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都不想撞。所以,当我们退休之后,离开工作岗位回想过往,心里总是觉得空空荡荡,大半辈子已过,了无成就。

贪图安逸难成事。人们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又想放松自己,享受享受生活。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多数人都存有一种补偿心理。认为小时候吃过苦,再大一点又遭过罪,为国家建设出过力,好不容易赶上了改革开放,过上了一段好日子,现在人老退休了,一定要好好稿犒劳一下自己,补偿一下曾经失去的岁月。可惜时间不等人啊,你想补偿自己,寻求一时的安逸舒适,精神与意志就会自然松懈,你想在事业的丛林中摘取成功的果实就十分困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望着渐渐老去的我们,一种失落与惆怅挥之不去。据说某个国际组织曾经对若干老年人做过调查,其中就有一项:“你老了,一生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绝大多数老年人回答:“没有乘年轻的时候,干出一番自己喜欢的事业。”看来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是哪一个国家特有。

人类最大的优势,是能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教训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后人,使后人有所借鉴,少走弯路,使生活与发展相行不悖,减轻“一事无成身已老”的人生悲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