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县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本报通讯员 魏列伟
《射阳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已于近日出台。“十四五”时期,全县将探索发展低碳绿色经济,致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开展“双碳”行动,把“双碳”目标全面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打造名副其实“双碳县”。
落实碳排放达峰行动
《任务》要求,实施“碳达峰”行动,将碳排放强度目标任务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将碳排放评价纳入项目环评和能评,发挥规划环评、能评引领作用,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在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项目环评审批过程中,开展多部门联审试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全县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和港口资源优势。
“十四五”期间,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实施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加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力度,有序推进沿海防护林树种结构调整和林相改造。
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抓好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建设,稳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提升沿海和里下河地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着力建设蓝色碳汇生态功能区。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任务》同时要求,控制全县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业领域排放,综合采取原料替代、生产工艺改善、设备改进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加强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碳资产管理意识,实行企业碳资产开发计划。围绕电力、电子等重点排放行业,推广节能新技术,有效控制工业生产中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等温室气体排放。制定电子信息等行业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鼓励开展低碳产品认证。
控制农业领域排放,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推广农业循环生产方式。选育高产低排放良种,改善水分和肥料管理,推行少耕、免耕、精准作业和高效栽培,控制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支持利用畜禽粪便为原料发展沼气工程,控制畜禽养殖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根据江苏省和盐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射阳县区域特点,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针对性方案并组织实施。按照全省统一布局建设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体系,逐步开展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要率先公布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动措施。
打造低碳经济体系
《任务》提出,贯彻落实“两山”理论,放大全县生态优势,推进生产体系绿色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纺织及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推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新材料等特色新兴产业。
加快实施纺织、造纸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建材、印染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集群。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二氧化碳控制为导向,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煤炭消费总量削减目标任务。在工业、交通领域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进全县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机组的关停整合。
构建现代能源供给体系,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展“新能源+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创新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射阳海上风电场、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射阳风电名城。到2025年,全县建成陆上风电项目(1200兆瓦)、10个海上风电场区(3800兆瓦)及光伏发电项目(1000兆瓦)。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