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6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乡土
2022年06月11日

巷陌飘香朝牌饼

阅读量:3009

邹德萍  

几天,朋友从陈洋捎来一小袋脆薄饼,有朝牌饼形,没有朝牌饼大,但比朝牌饼厚,还没打开袋子,饼香便急不可耐地钻了出来,直窜鼻孔,唤醒味蕾,黄澄澄的令人垂涎,口中品尝,遥想当年。

射阳是一个沿海移民县份,涌入大量的垦荒民众。移民们不仅带来当地先进的种植技术,而且还把饮食文化传承到鹤乡,各种面食、点心和小吃很丰富,就像滩涂以大海的胸怀接纳了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无论走在街道的哪个角落,都可看到很多做面食的店铺,打老远就闻到多种饼香味,只要开门生火营业,从来不愁生意。当地人们习惯了将朝牌饼在早上当早点,晚上就稀饭,同时它质地较干,便于携带,正常放个三五天不馊不坏。

近读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的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从诗中可见白杨之间的深情厚谊,也说明了唐朝的面食品已经很丰富了,我很难想象出那个年代没有快递怎么寄饼,待收到饼时会不会捂成了酱饼,当然我的担心一定是多余的了。白居易描写的胡饼应该类似于今天的烧饼,朝牌饼应该属于烧饼创新的品种。

古往今来,朝牌饼有两种形态,一种把做好的长条面坯斜刀切成像扑克牌的方块状;一种是切成长方形,像古代上朝时手持的笏板,又称“朝牌”,得其名是不是与此有关没有史料记载,但要佩服人们的想象力。既然是从烧饼延伸出来的,还真的沾上点皇帝的光呢。相传1357年,朱元璋避难来到徽州一农家,饥饿难当,这家主人便拿出平日爱吃的烧饼给朱元璋充饥,吃的他是满口生香,大为赞赏。次年称帝时,没忘这农户的救命之恩,册封为救驾烧饼。清朝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由清代“两淮八大总商”之首的徽州人江春张罗接待。第一道茶品是由江春的徽州班底家厨团队设计开发的烧饼,其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名“皇印烧饼”予以褒赏。宋代赵长卿,也对这种饼青睐有加:“重唤烧香饼,著意炼龙涎。”朝牌饼带着炕焙特有的饼香,虽不是“皇印烧饼”,但也是流传数百年的地方特产。

朝牌饼,它正面澄黄,外焦内软,面香浓郁,和其他饼的传统制作方法一样,前一天晚上用小麦粉加入老酵面和面发酵,第二天早晨生火,放碱、揉面、做坯,面皮赶做两层夹叠,甜的放糖,咸的放葱花,在面坯上涂油抹糖丝,洒上芝麻,一手将拉抻长的面坯托起,迅速伸入炭火熊熊的炉膛贴入炉壁,烤熟后适时铲出,以刚出炉时口感最佳。传统烤炉用瓦缸作炉体,炭渣拌泥搪炉壁,做成瓮型,进风通畅,炉火旺盛,燃料为木炭,现在多用焦炭。

朝牌饼一直伴陪随着射阳的滩涂开垦开发,人们进滩斫草捕捞,所经过的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或小街道口,都有烙饼的炉子,成了人们下滩的干粮,歇脚打尖的吃食。正如唐代李涛在《春昼回文》中,用“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来赞誉一样。在大种特种棉花的年代,到挑河工地慰问,收麦插秧打夜工,生产队都会用小麦去定制朝牌饼,分给社员做接晌,以应对超长的田间劳动,那个味一直储存在记忆中,被视为最美的面饼。

今天,时代发展了,饮食丰盛,饼类品种繁多,小吃点心琳琅满目,但具有历史印记的朝牌饼没有退出百姓生活舞台,它仍然默默地坚守在不起眼的一隅,是最接地气的大众点心,又是民间饮食文化的传承和见证者。饼香飘巷陌,人间烟火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