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6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社会
2022年06月11日

刘训祥:退伍军人战“疫”显担当

阅读量:1372

本报通讯员 吴云珍 陈德忠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海河镇陡港村村民刘训祥以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英雄本色。

今年60岁的刘训祥,1982年10月至1987年12月在南京军区某后勤部队服役,1984年7月,他所在部队奉命开拔到昆明部队老山前线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刘训祥主要担负给在反击中坚守前沿阵地的官兵送武器弹药、生活用品、急救药械等。他经常背驮食品、肩扛弹药、手提药械穿行在烽火区和地雷区交织的坑道里。返回后方大本营时,还要协助医务人员抬担架护送伤员。在老山前线服役的一年多时间里,刘训祥身上先后有10多处被树枝划伤、石块绊伤的痕迹。五年多的军旅生涯,厚植了刘训祥爱党爱国爱民的军人情怀,练就了他敢想敢干、吃苦耐劳、勇于担当,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强意志。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及时切断“非典”感染源,刘训祥与医护人员用信念和热血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一起抵抗匆匆而来的“敌人”。他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在他所在的陡港村通向公路的“要塞”道口两边钉上木桩,将大毛竹用铁丝拧紧捆绑在木桩上,形成简易的阻行屏障,为杜绝病毒传播做出了贡献。2016年6月23日下午,一场罕见的特大龙卷风冰雹袭击了海河镇陡港村,全村有100多家农户的房屋被刮翻,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大难当头,刘训祥将自家5间房屋被狂风刮翻亟待修理的家事委托其他亲戚帮助修理,自己义务组织退伍战友成立军人抢险队,深入倒塌房屋严重的家庭内专门抢救老人、妇女和小孩以及病残人员。在随后的灾后重建中,刘训祥配合民政部门和村委会,认真做好救灾物资的登记和发放工作。2020年春节前后,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刘训祥从正月初二开始,连续40多天坚守在S329省道卡口点。2022年,海河镇首例阳性感染者出现后,刘训祥便主动请缨,参加志愿者队伍,后被镇防控指挥部安排到S329和S233交汇点卡口的“哨所”,他秉承一名军人的初心使命,日夜守护在自己的岗位上,逢车必查,逢人必登,直到解封才离开哨卡。这期间,他还协助公安部门侦破了一桩人口失联案。那是4月24日下午6点多钟,正在卡口执勤的刘训祥,遇到一位来路不明、60多岁的老人,通过对话发现老人是位患有精神病的残疾人,在向村委会汇报后,便将家中送来的晚饭端给老人吃,经海河派出所公安干警人脸识别后,得知老人娘家是海河镇新运村人,与家人失联已经27年了。随后,与其家人联系后便送到海河隔离点进行隔离。刘训祥直到凌晨一点多才返回执勤点。刘训祥在配合村委会进行敲门行动和护送该村4名密接、8名次密接触者到县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中总是一马当先,毫不畏惧。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刘训祥身为一名退役军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老兵献余热”的担当品质,践行了一名军人的初心使命,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靓丽风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