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2年05月17日

跃中农产品“触网”成“网红”

阅读量:510

本报记者 刘燕

初夏时节,兴桥镇跃中村集体农场网络商城一派繁忙,工人师傅们手脚麻利地打包一批即将发往苏南的农产品。这批经过严格质量筛选、称重、包装的五谷杂粮在市场上十分紧俏。

跃中村曾被认定为全市经济薄弱村。2019年,村集体策应时代潮流,建立微信商城销售平台“跃中农场”,并申报“盐兴跃”农副产品品牌,以往滞销的农副产品瞬间走向全国各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在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全省“共同富裕 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名单中,跃中村位列其中。

跃中村党总支书记王瑞告诉记者:“村里黄桃每年产量是1万公斤,以前经常会有销售不出去的现象,就是渠道窄导致的。建立网络平台后,渠道多了,销售量上去了,价格也跟着上去了。”

近年来,跃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总部从村民手里流转土地280亩,利用集体农场模式栽植黄桃果树、水稻和小麦等,以品牌化的运作模式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

跃中村一组村民季洲琪在集体农场承包一块地种黄桃,每天都会到地里看看,修剪修剪树枝。他说:“以前在家里种甜瓜、胡椒,都是自己到县城卖,现在村里给我平台,让我承包小农场,我家小孩也在村里工作,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方便极了。”

成日与土地打交道的庄稼人讲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村里搞网络销售,最难的是转变村民的观念。为此,村里组建一支以村党总支书记为带头人,以村组干部、农村致富能手为成员的网络扶贫队,发动大家加入网络销售队伍。这方面,王瑞勇最有发言权:“我们先垫付农户资金,农户看销量,销量上来了就一个宣传一个,村组干部带农户,农户带农户,把产品宣传做到位。”

从原来的自产自销粗放型农业转变为规模生产,这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逐渐因口感上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作为扶贫项目,村里的集体农场每年还会将盈利的收入分红给低收入农户。王兴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作为低收入户,他每年还能分红1000多元钱。

下一步,跃中村将多方位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依据现有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平台搞销售,把特色产品推广出去,将信息化技术作为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让“互联网+”在农村落地生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