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5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2年05月12日

全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射南村民“洗脚进城”

阅读量:1191

本报记者 陆美静

2019年,海通镇射南村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一、二、三期均已竣工。在这个以苗木、稻田养蟹为主导产业的村,村民们依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搬进了楼房,过上了家门口有班上、出门即能接送娃的城镇生活。

穿过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小洋房,走过廊桥栈道,听流水潺潺、赏垂柳依依。一大早,家住射南村新型社区的梁秋玲带着小女儿夕夕来到村幼儿园。自从家门口有了幼儿园,梁秋玲方便了不少:“下雨天接送孩子很方便,幼儿园老师也非常和蔼可亲,对孩子们非常有耐心。”

送完女儿,梁秋玲又匆匆赶到离家不远处的公司上班。搬进社区后,她就近找了份会计工作。她服务的这家公司主要生产酱油、醋等各类调味品,产品销往盐城、连云港、淮安等地,效益不错,吸纳了社区里不少村民就业。“这里上下班时间比较灵活,我们带孩子也方便。”梁秋玲边忙活手头的封装,边告诉记者。

“我60多岁了,过去在外边东奔西跑找活干,现在家门口办了厂,每天也能挣100多块钱,知足了。”梁秋玲的同事周邦林说。

完善的产业配套、多功能的基础设施,正是新型农村社区吸引群众的不二法门。射南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共建成334户的规模,85%的群众已经入住。陆忠彬老人今年81岁,入住社区4年多了,从20世纪90年代的老屋搬进如今上下两层120余平方米的楼房,洗浴厨卫各项设施一应俱全,他很知足:“老房子估价后,政府还找我钱,我自己再稍微贴补点装潢,现在房子风不透、雨不漏。村里还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看小病都不用出村了。另外,农家书屋、健身广场,样样都有,方便得很。”

射南村党总支书记杨艳表示,将继续做好农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完善物业服务,同时做好小区志愿者、“红色老娘舅”服务社区的工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