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花随心开
■谷子
谷雨时节,百花盛开。满目春色,满园芳菲。春风年年如期而至,春花年年如期而开。春天一到,整个大地就花红柳绿,绚丽灿烂的色彩开始流淌,填满了我那灰白的心房,人间处处都能感受到红情绿意,春意阑珊。
绵绵春雨中的烟柳,像是古人挥毫泼墨而成的山水画,万紫千红的春花,漫山遍野地开放着,仿佛绯色行云。春天,绝对是一幅包含着生命繁华的山水画;春花便是春天的主角,也是大自然这幅山水画的主色调。伴随着温柔的春风,大自然所有的花都在歌唱,展现出花一样的世界,花一样的唯美神韵。在春风的吹拂下,洋洋洒洒的花瓣,飘落在小路上,飞扬在天空中,空气中氤氲着阵阵花香。漫步湖畔小径,盎然春意,绿茵遍野,繁花似锦,正如诗人徐志摩所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一点点微风轻抚着,似乎不敢惊扰那些嫩嫩的花儿,任由她们自由自在地慢慢绽开。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她浇灌,春风催她绽开,在天地间她们竞相斗艳:红的燃起火焰,粉的荡出霞光,白的飘溢清香,灿烂多姿,漫舞缠绵。春天的花盛开也快,当冬日的寒风刚刚退去,悄然间春天的各式各样的花儿接着就绽放了。眼看几天前还是含苞欲放的,过了一夜一朵朵春花就遍布枝头,春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可惜春天的花儿逝去的也快,在春风春雨之下,“花雨”也便纷纷扬扬地落下,唯美而浪漫。难怪诗人龚自珍借物抒怀而吟下千古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一种何等的人生境界啊!
文人雅士爱花赏花,本是自古遗风,只是方式各不相同。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喜欢边饮酒边赏花:“深红浅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赏,莫教一日不开花”。宋代鉴赏家赵希鹄喜欢弹琴赏花,他在《洞天清录》中说:“弹琴对花,惟岩、江梅、茉莉、荼靡、詹卜。”南唐进士韩熙载赏花时甚至要焚香,他在《五宜说》中说:“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炒不可言。木樨宜龙脑,酴醾宜沉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薝葡宜檀。”皆为兴趣所致,如此兴趣,恬淡自适,自得其乐,真的让人好生羡慕。
文人雅士爱花赏花,心境不同,感受各异。杜甫面对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满怀悲愤地写下《春望》:“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苏轼在官场失意时写下了《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宋代诗人吴潜在《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中写道:“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自怜自爱之情。而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有这样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他的善解人意和怜春惜春的情怀。由此可见,诗人是先有悲愤或快乐的心情后才有感而发,寄托情怀。
春日繁花,任凭君赏。承雨露恩泽,接阳光照拂,每一朵花都以各自的姿态开放着,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该怎么去赏,关键在于赏花的人。不同年代、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赏花,同一个人在不同季节时赏花,其感受均不相同。但有一点还是相同的,总是先有境遇后赏花,先有情致再赏花,先有思绪再赏花。此刻我悟到了:花是随心而“开”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