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抗疫一线践行入党誓言
——记兴桥镇津富社区党支部书记苏志登
本报通讯员 颜良成
2022年的春天,一场“倒春寒”令一些地方按下了“暂停键”。新冠疫情的反弹,使兴桥镇津富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前沿——沈海高速射阳出入口处于津富的中心。津富社区党支部书记苏志登肩负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奋战在抗疫的最前沿。
身先士卒,疫情防控加力度
新一轮上海疫情暴发以来,射阳受到了疫情外溢的影响。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动员令,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苏志登带领津富社区党员,凝聚起抗疫战线的群防力量,彰显抗疫战线上的“硬核”担当。高速出入卡口是疫情防范的重点,苏志登亲自来这里执勤。他身穿防护服,手提电喇叭,宣传疫情防控的方针政策,引导驾驶员不聚集、守规矩、做好防护措施。车辆来来往往,他的宣传反反复复,常常讲得口干舌燥,可是却不能喝口水,为的是减少上厕所,节省防护服。有时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防护服里积蓄了汗水,浑身奇痒难受,但他咬牙坚持,严格实行“一测双查三核”,扎牢了全县外防输入的“防护网”。
为了减少地方人员流动,特别是劝阻在外人员返乡,苏志登将全社区在外人口摸排登记,排查出本社区在上海重点地区的131人、盐城市外的1209人,并逐一打电话与他们联系,劝说他们没必要不返乡。在外人员家庭有困难,他都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据统计,苏志登电话劝返上海、苏州、徐州、宿迁等射阳籍人员200余人,有效维护了地方安全。
夜以继日,不懈工作超强度
津富社区辖区面积近11.8平方公里,1468户4868人。面积大、人口多、任务重。面对紧张复杂的疫情,津富社区“两委”干部在苏志登的带领下,逆流而上,决战新冠。从3月12日射阳发现输入性“阳性”患者以来,全县加大了核酸检测强度和密度。每一轮核酸检测的每一个采集点,苏志登都要求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提前进行布置、消毒,不厌其烦地做好通知、维持秩序,还为年迈老人提前准备打印好纸质采样二维码,帮助他们进行采样。对一些身体残疾、行走不便的人员,苏志登都安排专车上门接送。
让我们检读一下苏志登每天的行程:早上6点到中午12点,连续6个小时在社区各检测点穿梭忙碌,服务检测;下午,亲自带领核酸采样人员,为生病在床和不能行走人员登门采样;晚上,召开党支部和志愿者会议,总结一天工作,布置第二天任务,查漏补缺,力求工作不出现疏漏。他不分日夜连轴转,饿了,吃块干面包,喝瓶纯净水;困了,就在社区办公室沙发上打个盹。他们拼速度、抢时间,确保核酸检测“全员覆盖”、“应检尽检”、“尽检快检”。
无私奉献,关爱群众满温度
2018年5月,苏志登从兴桥镇红星村调任津富社区党支部书记。四年来,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津富社区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津富社区被评为江苏省第三批特色田园乡村、盐城市文明村。
苏志登是一位好当家,更是群众的贴心人。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他以社区为家,把群众当亲人,工作开展得紧张有序,有条不紊。苏志登家住县城,距津富社区近五十里之遥,他坚守工作岗位,从3月12日至今没有回家一趟。而家里儿子11岁、女儿5岁,还有年近七旬的父母,繁重的家庭担子全靠妻子一人承担。而他除了电话询问家庭情况外,却不能为家里出一点力。但在社区,他按照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谁家有困难,只要一个电话,他都全力解决,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村民周登军夫妻在上海打工,不放心独自在家年逾九旬的老母亲。苏志登就和周登军约好,每天晚上8点,他就准时到其母亲家,用自己的手机开通视频聊天,让老人与儿子“见面”通话。老母亲激动地对儿子说:“苏书记对我照顾可周到了,和孙子一样亲!”
疫情暴发以来,苏志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充分发挥“排头兵”“主心骨”作用,团结带领社区党员群众和志愿者,群防群治、严防死守,确保了射阳高速卡口无一病例输入,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