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4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党建
2022年04月18日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家庭党员突击队

阅读量:713

本报通讯员 张同祥 郑颖慧

“当前新冠疫情来袭,我们全家6名党员,组成家庭党员突击队,关键时刻,冲锋在前,挺身而出,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日前,临海镇华兴村84岁老党员张文堂,召集一家三代6名党员聚到一起,成立家庭党员突击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志愿服务,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他们大爱无疆逆风前行,他们是携手同心并肩逆行的家庭党员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誓言,在疫情面前展现出担当作为、执着坚守、同心战疫的“家庭力量”。

祖孙三代党员同战“疫”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爷爷张文堂,是一名84岁的老党员,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他主动请缨,开展志愿服务,村干部看他年纪大,又有风险,不让他去,他却说:“虽然有风险,但我是党员,必须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戴着红袖章,每天行走在村庄、路边、与年轻志愿者一起宣传出门戴口罩,守护身体健康……他挺身而出,当上一名防疫宣传员,坚守着守望相助的“邻里情”,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儿子张学标、张学兵雷厉风行,走出家门,戴上口罩,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开展消毒,党员张学标是临海镇蒜薹保鲜库群负责人之一,连续20多天,协同各位业主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对所有库群进行开窗通风、清理消毒。

党员张学兵,协助村、医护人员为12人居家隔离户上门消杀等服务,每天都忙得筋疲力尽,他却无怨无悔,在一次消杀工作中不幸脚崴了,上下楼开展消杀有点吃力,村干部让他休息,找其他人替换,他却说:“目前人人都忙,我一点小伤不碍事的,我要坚持到底。”他脸上堆满了微笑和自豪。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请大家自觉排好队、保持一米距离……”

“张永勇真是个多面手,张贴标语,开着宣传车,手持小喇叭,发放宣传单样样都来,整天在村里忙里忙外,没有见他休息过一天,真是好样的。”村民顾宝林说。年轻党员张永勇是张文堂的孙子,担任兴盛村副主任,主动担起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宣传、监测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宣传车行程约3000公里,采集核酸检测信息600多份,摸排返乡人员信息260余条,陈洋高速口接送货运车辆50余辆,由于日常工作繁忙,有人好心劝他多休息,他总是回答说:“现在是防疫的关键时期,人手正缺,我是党员应当冲锋陷阵,多做一些,村民们就能安全一些”。

夫妻“疫”线比贡献

张文堂的孙女张雅、孙婿高磊是一对党员伉俪,他们勇担使命,冲锋在前,不惧危险,只为奉献。张雅是临海交警中队一名辅警,公认的热心肠,日常生活中,不管谁有困难,她总是去帮助,当抗疫冲锋号吹响的时候,她第一时间加入志愿者队伍,除做好内勤工作外,主动到一线对前来办事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两码查验等信息登记,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从不说声累、叫声苦,“现在这种情况,中队更需要人手,我是党员,要见缝插针,多做点事,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疫情很快就会打退。”热心肠的她,用自己的力量为服务居民的健康。

高磊担任团洼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疫情防控中,他组织两次全民核酸检测6000余人次,在“敲门行动”中,他走进社区321户居民家中深入排查做到底数请,对20余名居家隔离人员每天两次上门服务,4月初,被镇政府抽调到陈洋高速口执勤,接送外省市来临海货运车辆往返60余次。他引导群众理性面对疫情,坚定必胜信心,在防控一线发光发热。

华兴村党总支书记茆广仁说:“张文堂一家6名党员,都是好样的,家庭党员突击队,冲锋在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服务在主战场,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传递爱心,稳定人心,赢得民心,在疫情防控一线筑起了坚实的红色堡垒。”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