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进隔离点的“大白”
本报通讯员 陈冬平
春景虽美,病毒可恶。在县人才公寓隔离点里,有这样一位专门负责核酸检测样本采集的年轻医生,他高高的个子,说话慢声细语,让你与他接触时感到格外亲切。他就是来自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医生诸华誉。
“来,张开嘴,啊——好嘞!”
“来,我现在再给你做鼻拭子的样本采集,你就这样坐在椅子上不动,采集的时候有点不舒服,我尽量动作轻一点,你放松就行了。”
根据每天的工作安排,小诸医生都会按时敲开每一位隔离人员的房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上面的话语,给隔离人员采集核酸检测的咽拭子和鼻拭子样本。
小诸医生今年31岁,毕业于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2018年,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成为一名住院医师。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复杂,隔离点里的隔离人员也随之增多,工作强度加大。根据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胸心外科需要安排一名医生到隔离点去替换上一轮的医生。得知这个消息,诸华誉医生主动找到科室负责人,要求到隔离点去工作。
“我春节前在隔离点工作过,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经过这段时间休息,精神状态恢复良好;同时,我是外地人,父母也不在这里,自己还是单身汉,进隔离点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3月17日,小诸医生提着装有生活日用品和换洗衣服的行李箱,第二次走进位于开发区境内的人才公寓隔离点,又一次开始了他的“逆行”旅程。
3月21日凌晨,我县首例新冠病毒阳性病例确诊,随着流调溯源工作的深入,一批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和次密切接触人员被确定下来,小诸医生与隔离点的同事在22日凌晨4点钟左右接到通知,准备接收首批隔离人员。
接到通知,小诸医生连忙与同事们起床,开始准备接收隔离人员的工作。时间不长,隔离人员乘坐的车辆开进隔离点,按照各自的分工,小诸医生与同事对每一位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的咽拭子和鼻拭子样本采集。但由于鼻拭子样本采集有点不舒服,有少数隔离人员对此有抵触情绪,不能很好地配合采集工作,甚至有人责怪医生动作粗鲁。小诸医生在对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伯进行鼻拭子样本采集时,老伯的抵触情绪强烈,不肯配合采集。见此情形,小诸医生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向老伯解释进行鼻拭子样本采集的必要性,并与老伯拉起家常,让老伯紧张的情绪慢慢放松下来。经过小诸医生近15分钟的努力,成功提取到老伯的鼻拭子样本。
第一批隔离人员安置完毕,已经是中午1点钟了,就在他们准备吃饭时,第二批隔离人员又送了过来。小诸医生和同事们胡乱吃一口,又忙着给这些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分配房间、分发生活日用品。把这些隔离人员全部安排进入房间后,他们又忙着把全天接收的200多名隔离人员信息进行录入,等一切安排停当,已经是23日凌晨3点了,而此时的小诸医生和同事们累得连脱防护服的劲都没有了。
3月25日下午,阴雨绵绵,与我县第二例确诊阳性病例有关联的隔离人员被送到隔离点,尽管室外温度较低,但小诸医生与他的同事们仍然坚守在检测岗位上,用他们熟练的动作采集每一位隔离人员的核酸检测样本,最大限度地减少隔离人员在雨中排队等待的时间。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尽快消散,让所有人都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轨道。”诸华誉医生如是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