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4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走鹤乡
2022年04月12日

“新农人”返乡助振兴

——记县人大代表、省市示范家庭农场主尤为平

阅读量:1050

本报通讯员 郭开国 蒋雯杰

浓春四月,在新坍镇为平家庭农场芡实育苗基地,一个年过半百、皮肤黝黑的汉子,蹲在大棚内绿油油的芡实苗中,边观察、边扒拉着,欣喜不已。他,就是被人们誉为返乡“新农人”,县人大代表、省市示范家庭农场主尤为平。

下岗求生存 四处闯市场

1965年出生在新坍镇新安村的尤为平,1984年高中毕业后的一个机缘巧合,让他这个本是普通农家的年轻人,有幸成为新坍供销社的一名正式职工。

那时,我县是全国闻名的“棉花大县”,许多棉农千方百计想与供销社尤其是棉花收购站人员接上关系。尤为平刚工作,就被分配在棉花收购站上,令多少人甚是羡慕。

2002年,新坍供销社在几番挣扎之后,宣布破产解散。下岗后的尤为平也曾徘徊过,但已具有一定市场经济意识的他,从上街摆摊经营服装干起,拥有一定积累后,又在外投资创办起一爿服装加工厂,一干就是10年。

10年时间的市场闯荡,不仅帮尤为平积累一定的创业经验和资本,而且也提升了他市场分析、组织协调、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想到自己如果仅仅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就这么在外办个小厂混混不会太差。可他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在地里干活的都是一些老人与妇女时,就觉得有点揪心。

难忘故土情 归巢创新业

“外面的钱多呢,想挣永远也挣不完。”尤为平向妻子提出叶落归根的想法。

于是,他转让了服装厂,带着妻儿回到家乡新安村。他想到,村中年轻人之所以要出去打工挣钱,还不是因为土地分散,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如果能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种植情况肯定不一样。为此,他找到镇村干部提出自己想法,得到他们支持。

2012年初春开始,尤为平在村中先后流转一些居家在外、土地无法耕种,以及年轻人外出、年老者难以耕种的土地。耕种中,尤为平既向县镇农技人员请教学习运用各种新技术、新品种,又拜村中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民为师,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得到有机结合,他家流转过来的土地种植效益明显提高。

2014年,尤为平手上已拥有近800亩土地,注册创办“射阳县为平家庭农场”,并积极参加周边安家洼、新生、小闸口等村(居)集体流转土地招投标,使农场土地规模扩大到6000多亩。

土地流转到手,种好才有效益。尤为平充分争取上级政府土地整理和打造高产农田扶持政策,将所辖零碎“小田”逐步整合为成块“大田”,为家庭农场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种植创造了条件。

科学调产业 综合见效益

为平农场在创办之初,种植的是稻麦,种植效益还不够理想。

尤为平在充分了解农场土地状况和广泛市场调查基础上,决定对所辖土地种植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新安村与小闸口居委会交界处,历史上地势低洼。每到汛期,田间积水影响着农作物产量和效益。

“这里既然不适宜种植旱熟作物,倒不如就势改种水生经济作物。”尤为平注意到,市场上俏销的被称为“水中人参”的芡实,其实就是一种水生草本经济类植物。可当地及周边尚未有人栽植过这种作物,他一时也不敢大面积栽种,便从外地引进芡实种苗进行小面积试验。2019年,他将200多亩低洼滩地稍加整治,灌水栽下芡实种苗。

芡实栽种对水肥要求较高,尤为平对此不敢大意,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精心管理,当年获得成功。2020年,他把芡实栽种面积扩大到500亩,2021年又扩大到800亩。

几年来,他所栽种的芡实鲜米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每公斤市场价格高达16元。为能就地加工增值,尤为平又投资新上脱米、烘干、包装设备,使得芡实种植效益又有所提高。同时,围绕芡实栽种、管理、采摘和加工,使周围80多名在家闲置人员有了每天150元左右的工资性收入。

2019年,该农场被授予“盐城市示范家庭农场”称号,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农场主尤为平多次受到市县表彰,并被推选为盐城市家庭农场协会射阳分会会长。2021年秋,尤为平当选为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