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2年01月10日

一部引起强烈思想共鸣的影片

——电影《铁道英雄》观后

阅读量:932

李志勇

年少时曾看过一部名为《铁道游击队》的电影。几十年过去,那电影、那电影的插曲、那电影的人物形象仍然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刘洪、王政、芳林嫂等英雄人物依然在脑海里栩栩如生。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改编自《铁道游击队》的抗战剧《铁道英雄》出现在影院的银幕上。虽经改编,但还是吸人眼球、引人入胜,在建党百年之际,这样一部书写英雄、彰显家国情怀的电影上映,恰逢其时。

这部经过改编的电影之所以还能如此打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关键是它在三个方面不走寻常路。

一是主流价值观的影像表达。近年来,一些主旋律影片取得较好成绩,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主要原因是其主题紧紧抓住观众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家国情怀的高度认同。蕴含了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同时用创新的表达方式,独特的美学呈现,赢得观众的广泛认同。在创新表达方式上,电影《铁道英雄》从铁路机修车间工长老洪、站台调度员老王等铁路工人入手,呈现平凡人物的英雄事迹,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以小见大,表现一个普通群体在家国危亡时共同的理想信念,彰显他们共御外敌、保卫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心生敬意。主人公老洪和老王在敌我力量悬殊斗争极为残酷的条件下的个人抉择与价值取向,表现出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作出的努力和牺牲,使主旋律的影像表达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

二是类型化叙事的新视角。改编经典影片是不错的题材选择,但要呈现好难度较大。关于八路军115师所属鲁南铁道大队的英雄事迹,目前已有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上世纪50年代上映的经典电影《铁道游击队》等艺术作品。如何采取新的方式、新的视角讲述故事,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难题。主创团队在大量调研和史料查阅的基础上,从小切口入手进行改编,采用类型化电影叙事模式,使观众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在情节铺排上,电影《铁道英雄》既沿袭了经典的悬疑叠加动作的故事模型,也追求多样化的情节组合,使整个故事呈现新颖、完整。人物塑造方面,老洪是硬汉形象,老王是隐忍形象,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在人性挖掘方面,既有老王面对敌人盘查时的紧张,也有青年工人和护士反抗意识的逐步觉醒,表现比较深刻。

三是工业化美学的新呈现。在选好主题、讲好故事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视听语言的影像系统,以工业化和体现工业美学的制作确保影片的观赏性和可看性,提供较好的视听体验,是主旋律作品叫好又叫座的关键。电影《铁道英雄》两次对蒸汽机车圜轮的近景动态特写,对铁路站点的全景俯瞰,对机修工厂的环境及各类器具的掠影,都打造出具有工业质感的环境氛围。影片由始至终的大雪纷飞,灰白相间的暗色色调,构建了压抑紧张的影像视觉系统,有效营造悬疑氛围。服化道方面力求精细还原,涉及人物活动的各类场景,如棚户区、家俱摆饰、日常用具等一应俱全、真实清晰。一部电影的细节逼真到位,体现了主创团队对电影这门艺术的持续用心和尊重,也是创作者对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铁道英雄》在这方面给观众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小说家、评论家汪政先生曾说:“检验一部小说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是它能否引起我们的共鸣。”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也是如此。电影《铁道英雄》做到了这一点,不少情节非常动人、令人泪目。它同时能让我们铭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生活,从中获得珍贵的思想启迪和精神力量。美中不足的是,因为该剧翻拍至《铁道游击队》,而《铁道游击队》又是广大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影片,所以,看起来与《铁道游击队》有似曾相识之感,尽管导演和主要演员换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