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2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1年12月06日

丹心正气文天祥

阅读量:1496

姜建国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这首《正气歌》是文天祥被元军羁押三年之后写的,三年的囚禁生涯,以孱弱之体寄居八尺土牢,身受水、土、日、火、米、人、秽七种浊气的日夜侵袭,然而我们从诗中仍能看到他那不屈不挠的刚强锐气,尽管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但他的胸中自有正气可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他真实的写照。

1275年,贾似道13万大军被消灭,朝廷再无可用之兵,年仅4岁的儿皇帝懵懂无知,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时任赣州知府的文天祥捧诏涕泣,立即变卖家产,毁家纾难,招募义士,组成近万人的“勤王”队伍,几经周折终于赶赴至都城临安。

1276年,文天祥临危受命任右丞相,他与左丞相吴坚等共赴蒙古丞相伯颜大营议和,他明明知道南宋王朝已经覆水难收,但他面对强敌,无所畏惧。“吾乃南朝状元宰相,但欠一死报国,刀锯鼎镬,非所惧也。”他在元营赋诗明志:“三宫九庙事方危,狼子心肠未可知。若使无人折狂虏,东南那个是男儿。”文天祥被俘,在押往燕京的途中,路过金陵,他怀着楚囚之悲,写下了《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己非。满地芦花和我志,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山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他做好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文天祥被俘后的三年零两个月,敌人用尽各种伎俩,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屈,即使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封官许愿,文天祥仍坚定地说,愿赐之一死足矣。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坦然走向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文天祥在被之关押期间,写下许多光照人间的诗篇,最有代表性的诗是《过零丁洋》,零丁洋里的千古一叹,震彻万年,这个民族从此更具骨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慌恐滩头说慌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是他面对砍头仍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激情写出的,充分表达他为了国家安宁而不惜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价值观,是中国历史上千古不朽的爱国主义绝唱。

经纶弥天壤,忠义贯日月。文天祥,譬如莲生淤泥中,取莲华而勿观于淤泥。斯人已远,留下的是充塞苍冥的正气,千百世降,犹不衰绝。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汉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曾经多次面临亡族灭种之灾的险要关头,正是有了与文天祥相类似的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挺身而出,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五胡乱华时,有冉闵的振臂一呼;崖山陆沉时,有陆秀夫的悲壮一跳;甲申天变时,有典史的慷慨激昂。“哲人自已远,典型在夙昔”,无论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还是“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的张苍水,还是八十日带发效忠,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阎应元,还是“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的史阁部……一代代民族英雄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在国家山河破碎,内忧外患交相侵扰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誓御外侮。正是他们,铸就了汉民族泱泱数千年永不屈服的民族之魂,其一人之行,足以胜过筑万丈碑,立万言书。

文天祥在临死前,曾在自己的腰带上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充分说明,他的正气,来自于先贤,是从孔孟传统文化中得来的。文天祥,博览群书,研习儒宗,睿出吉州,吐艳扬菁,益智弘诚,丹心可鉴,成仁取义,赤胆永铭。

文天祥的赤胆忠心和浩然正气,一直为后人敬仰。为雪九庙之耻,他鞠躬尽瘁,九死不悔;为复高祖之业,他倾家荡产,殒身不恤;为求救国之策,他高风亮节,义薄云天。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赞之曰:“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孤忠大节,万古攸传。”清乾隆皇帝亦深情赞颂:“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