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2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1年12月06日

红旗渠精神永驻人间

———观电视剧《红旗渠》感怀

阅读量:1530

李志勇

早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阅读了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克服艰难险阻、修建红旗渠水利工程的故事,深为林县人民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所感动。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红旗渠》更是以质朴清新的气质亮相荧屏,让新时代的人们再次感受50多年前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动人华章。

电视剧《红旗渠》带给观众的感动,首先是红旗渠本身的奇迹和红旗渠精神所赋予的,更是由作品所真切还原的历史质感与烛照时代的精神内涵带来的。

朴实无华的风格渗透在《红旗渠》的方方面面。剧中,太行山的崇山峻岭、黝黑的山洞隧道、贫瘠荒凉的土路、林县百姓朴实的面孔、朴素的装束,眼神中写满对水的珍视和渴望,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希冀,都尽力还原出50年代前的环境氛围,以及当年修建红旗渠贫乏的物质与技术条件和与眼下不可同日而语的技术水平。

全剧开篇,林县大旱缺水的情形虽着墨不多,却极具冲击力:水生娘因打碎水罐自尽,吴念祖妻子因缺水病故,当地百姓、甚至家族因缺水、找水、争水而产生矛盾冲突,瞎子叔因找水摔伤不幸去世……这为当地从百姓到以县委书记林捷为代表的县委班子,下定决心修建红旗渠水利工程提供了充足的行动理由和精神动力。

引漳河水入林县,修建红旗渠,是一个巨大而艰难的水利工程,剧中对此表现及充分而细腻。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地形险峻,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施工险象环生,随时都会因山崖崩塌而造成人员伤亡。不仅如此,当时,技术条件与机械设备都十分落后,且物资亦相当匮乏。怎么办?英勇的林县人民视这些艰难险阻为锤炼林县精神的试金石。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水平仪,还是自己造。林县人民为修建红旗渠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这一切自然地构建起全剧扎实有力的叙事框架,使得情节一波三折、张力十足。

为修建红旗渠,突击队员先后有几十人牺牲在工地上,悲壮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林县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忍不拔。这一点,既表现在学生们齐声背诵的《愚公移山》,也渗透在恩师路长信教授在弟子、技术员小刘牺牲后亲赴红旗渠工地收小刘的恋人水莲做学生等催人泪下的场景中。

在《红旗渠》中,以水莲为代表的年轻女性是修建红旗渠的重要力量。作品也曾出现了一些人甚至是党员干部对修建红旗渠的抵触和干扰,表现出红旗渠修建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险峻、物质条件匮乏等客观存在的困难,还要解决观念落后、唯官唯上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解决这些干扰凸显了以林捷为代表的县委多位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与责任担当。剧中,尤其令人感动的一幕是林捷坚持继续修建红旗渠二期工程,并立誓如果失败,将从太行山上跳下去,以死向当地百姓谢罪。此种勇毅与担当精神不要说在50年前,就是在今天,又有几人?

人物形象动人、可信,也是该剧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林捷、李明阳、孙士厚等多位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林捷对老百姓始终怀着一颗滚烫炽热的心,是一位真正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焦裕禄式的好县委书记。剧末,他因挪用国家专项资金用于修建红旗渠而被审查,县委班子成员、银行行长、水利局长等多位领导主动揽责来保护林捷,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林捷崭新的人格魅力和林县县委强大的凝聚力,以及共产党人敢于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了不起的担当精神。其它人物形象,如青年突击队长水生,他的弟弟水旺,还有水莲、桑红以及石头爷等也都生动鲜活,栩栩如生。

红旗渠精神已深深沉淀并铸造着中华民族的伟岸脊梁,将不断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指引着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阔步行进在第二个百年的伟大征程上。也许,这是《红旗渠》赋予观众最现实的启迪。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