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生活
2021年12月04日

看戏与演戏

阅读量:4364

姜建国

近读朱光潜的散文,颇有启迪。他把儒道两家比喻成一个是演戏的,一个是看戏的,我觉得这是对儒道最深入浅显的解读。让我们打开历史隧道,对古老的春秋时代作一个回眸。“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这是司马迁用史家笔法记载的,应该是言之凿凿的。孔子是两千五百年前儒家的始祖,老子是两千五百年前道学的滥觞。年纪稍轻的孔子去向年纪较长的老子求教,可以看出道学的历史根脉。理论上说,儒道两家各成一套体系,儒家建人伦、明教化,发展文化的思路是由人之天,即从社会现实出发,建立文化体系,最终追求的是以文化体系引领现实世界符合天理。道家发天道,明自然,发展文化的思路是由天之人,即以自然之理作为文化体系的基础,使社会机制等人文建设不违背天道自然。应该说,道家思想比儒家思想看上去更超脱些,原因就是,一个在看,一个在演。人生苦恼起于演,人生解脱在于看。道家抱朴守一,法自然,尚无为,持清虚寂寞,观“众妙之门”,玩“无物之象”,始终以一个看戏人的姿态守宇宙万物,以无为治身。“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说,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生长而不占有,蓄养而不依恃,导引而不主宰,这就是最深厚的“德”。这句话的实质性涵义在于,只看戏不演戏,更不要做导演。“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不自我张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持,反能长进,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这番话完全是一个看戏者置身局外的心态,始终以冷静的心态不伐,不矜,不争,不始,不居,不登台亮相,从而维持一个观照者的角色配位。

儒家的演戏,目的是通过演出,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尽其在我,以生为乐”;“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儒家的演戏是随处可见的。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子说,只要立志行仁,就不会做坏事了。这说明,孔子不但主张演戏,还为演什么戏作出规范。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说,赐(子贡的名为端木赐),你以为我是广泛学习并且记住各种知识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中心思想来贯穿所有的知识。这一番对话说明,孔子擅长演戏并且是紧扣主题的。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神情怅然地说,我们没有办法与飞禽走兽一起生活,如果不同人群相处又要同谁相处呢?天下政治若是上了轨道,我就不会带你们试图改变了。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急于演戏的孔子的“淑世精神”,显示了儒家存心养性、明德修身的使命感。“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之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己知之矣。”不从政是不应该的。长幼之间的礼节尚不能废弃,君臣之间的道义怎能废弃呢?想洁身自好,却败坏了伦常。君子出来从政,是道义上该做的事,至于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这是我们早已知道的啊。儒家的演戏原则是,你想使这一生不牵涉政治而保持自家的清白,反而废弃了更大的伦常关系,这是不对的,读书人出来做官,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做道义上该做的事,这是读书人应该有的一种志向,即使知道理想不能实现,但还是要做。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说,假设这里有一块美玉,那么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位识货的商人卖掉它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是在等待好商人卖个好价钱呢。这说明孔子待价而沽,随时准备出演的迫切心理。他同时也在引领他的学生走上正途,施展抱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孔子由知而行,周游奔走,“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可见他总是急于想扮演一个角色。

儒家和道家,一个演戏,一个看戏;一个仁者爱人,一个哀民之恸;一个怀抱“至智”的讥诮,“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一个满腹“至善”的温良,惶惶不可终日,累累若丧家之狗。在那个风起云涌、命如草芥的时代,他们孜孜砭砭,奔突以求,终于用冷峻包藏了宽柔,从渺小拓展着宏阔,由卑微抵达至伟岸。

道家看戏,不仅是看,也有思。看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戏,想想别人,也联想自己,学习别人的戏艺,随时为自己准备戏的筹码,通过看戏看清万事万物的真相,断除一切孽障执念,以其凝敛内收,完成慎始慎终,被褐怀玉的道家的智慧。儒家演戏的同时也在欣赏自己的戏,欣赏自己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戏份,思考明天如何更好地扮演角色,儒家的演戏旨在宣扬“孝悌忠信”的道义,宣扬人性与善的关系,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兽之走旷”,每个人的演出都是与引导群体的恭谦良善、持节守中密不可分。

儒家与道家的演与看,共同完成了春秋时期政治生态文明的生与长、守与藏。有前人总结说,中国人的灵魂中,道、儒始终在交替变换中,亦即演戏和看戏的交替变换。当他成功的时候,是一个讲究工作姿态的好儒家;当他为艰难及失败所围困的时候,便是一个讲究隐逸姿态的道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