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1年11月24日

稻麦的分量

阅读量:1069

邹德萍

和朱达州很熟,就像他熟悉门口土地上长的稻子麦子,屈指一算,已有38个春秋。老友见面,叙旧当年;稻麦醇香,沉醉于心。

为了撰写盐城市委组织部“初心故事”征文,我去海边村子找达州时,两人车子路道相转,一人朝南一人往北,当再见到他时,虽不是当年享誉省市的种粮大户,也不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是褪去所有光环的一位“现代农夫”,还是省劳动模范,但他手头还种着几十亩田,稻麦两熟,季套季,年接年,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最爱。一路走过三四十年风雨,形象早已定格在脑海,他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初见时的那个壮壮的汉子,憨憨的笑容,腼腼腆腆,一口“山芋腔”。仔细看,脸上多了很深的皱纹,头发花白,带着稻麦香的岁月印记。

说起当年,血气方刚,承包四百多亩荒滩薄地,要多大勇气,面对说风凉话的,等着看笑话的,达州牛脾气上来:“他说他说的,我干我的。”他要用结果来回答,在两轮25年承包期内,共生产粮食1250多万斤,除了自家口粮外全都交售给国家。12年前承包期满了,因为辛苦,孩子不让他再种地,他坚持要种,舍不得自家的承包田,还有集体分的田,合起来有50亩,现在稻麦两样每年也有八九万斤粮食卖。“刨熟的田丢什么长什么,心有不舍。”孩子们拗不过,只好任由他去,继续与稻麦为伴。

南京,县城,镇上,村里,四点一线,收种住村里忙田,闲时去孩子家看看。达州说:“现在种田,不像过去了,耕呀种呀管呀收呀机械化,稻麦两季加起来忙不到三个月,还有三个月追追肥打打药,顶多算个半年闲,其余时间都闲着。”是的,在科技不发达机械没普及的年代,种田人起五更睡半夜,几乎一年忙到头。“过去吃辛受苦把盐碱荒滩开垦培肥成良田,真的舍不得离开,现在有个几十亩连种代玩。”我晓得,达州和许许多多土生土长的老辈农人们一样,都有恋土情结,脚不踩泥,裤不沾露,手不抓肥,眼不见禾,总觉得缺少什么。

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又是腼腆一笑:“一辈子了,就欢喜个泥土,也许有人说我贱老土,贱就贱吧,土就土吧,都无所谓了。手中有粮,缸里有米,碗内有饭,也就知足了。”也许此时他又想起自己17岁时曾两天粒米未进的苦日子。

长长的条田,碧翠的秧苗,目极所致,翻起绿波。随风飘来稻田那种水汽的气息,稻花香,稻子黄,人见人醉。阳光正好,达州在田埂上蹲下身子,手拢一丛水稻,沙沙轻响,贴脸近鼻,青棵清香,那种喜悦,写在脸上。经年风霜雪雨,仍似当年春华。对达州来说,用秋收万颗子不足以说明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挚爱,他把最好青春写在荒地上,把人生年华留在种粮上。稻麦是有灵魂的,每个稻粒麦粒都有记忆,也有情感密码,因为它们爱恋深情的土地,与人和自然血脉相连。

心醉稻麦香,无悔忙种粮。九头牛也拉不回稻子麦子在他心中的分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