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1年11月18日

追逐梦想的“折翼天使”

———访射阳籍特奥冠军杨玲

阅读量:1655

本报记者 高陈斌

近日,射阳籍00后小将杨玲在全国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勇夺三金。今年21岁的杨玲叱咤赛场,留下令人难忘的瞬间。21岁的花季对于每个女孩子来说都是充满浪漫、绚丽多彩的,但对于先天智力缺陷的杨玲来说,一副球拍、一颗球便成了她的最亲密的“伙伴”。

收获成功的喜悦

10月28日,在全国特奥会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三枚金牌的射阳小将杨玲,在绝杀最后一颗球站上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荣誉就纷至沓来。不过面对诸多奖牌,杨玲并没有夺冠后的热烈反应,单纯的她只是不停抚摸自己的球拍,用脸庞亲昵地摩擦着陪伴自己征战多时的“战友”,仿佛在她的世界里,荣誉已变得不再重要,乒乓球成了她最亲密的“伙伴”。

位于射阳经济开发区中联社区的一栋三层民房里不时地发出乒乓球清脆的撞击声,在杨玲完成比赛后的第三天,记者来到她的家中。抛球、挥拍、进网像往常一样杨玲把一个又一个乒乓球准确、快速地打进一张蓝色的大网,看到家里来人杨玲并没有预想中的怯懦与回避,而是嘴角上翘露出腼腆的微笑,继续把盆里剩余乒乓球打完。“每天都抱着乒乓球拍,打起乒乓球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杨玲母亲陈霞告诉记者,“刚接触乒乓球的那天晚上,不知道怎么的她就喊着要打乒乓球,不打一场都不愿意回家。好不容易才找到少年宫这里有个乒乓球馆,这才过了把瘾。”谈起那天晚上,陈霞依然记忆犹新。

宝剑锋从磨砺出

2019年在社区居委会张军的介绍和鼓励下,杨玲参加了当时县残联主办的运动会,仅赛前训练六小时的杨玲在那场乒乓球比赛中展露出的天赋,让时任比赛裁判的黄洪涛眼前一亮,随即联系陈霞希望以后可以带杨玲练习乒乓球,回想起孩子打球时的认真与热爱,陈霞当即答应了下来,至此杨玲踏上乒乓球的赛道。

“刚来的时候问她问题,她比较自卑,和人交流也存在困难,反应也比较迟缓。”黄洪涛回忆起杨玲刚来时的样子说道,“不过一说让她打乒乓球玩,她还是挺开心的。”黄洪涛坦言,杨玲刚来的时候自己是没有把握的,不知道最后能达到怎样的成就,只希望能通过练习乒乓球提高她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对她之后的康复有所帮助。

在初学乒乓球时黄教练根据杨玲特殊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将技术要领进一步细分,“发球、挑打、搓球、杀球”这些普通孩子练习三四遍就掌握的技巧,杨玲要付出十倍的努力,平均每天6到8小时的枯燥训练并没有迫使她放弃乒乓球,在问她训练累不累时,她总是微笑着重复说道“我喜欢打乒乓球。”因为喜欢所以不累。

后来,在县残联关心下,杨玲进行了系统性地深入训练,每次训练都是练到身体虚脱,手上磨起一个又一个血泡,疼痛难忍,但依旧凭借着对乒乓球执着的爱,咬牙坚持了下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1年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项目中杨玲获得女子双打第一名,女子单打第二名的好成绩,并在此次全国赛场上成为“双料冠军”。

“荣誉”背后的成长

“没想到孩子能打得那么好,真是一个奇迹。”对杨玲取得的成绩母亲陈霞惊喜地说道,眼里散发出自豪地的光芒。陈霞表示更让她欣喜的是杨玲在自身康复上取得的进步,“以前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基本上眼睛不对视的,现在跟我们交流的时候,等于是有目光的对视和交流,说话她也都能听懂,反应也比较快了。”在少年宫乒乓球室,陈霞看着那个在乒乓球桌前快速移动,脚步轻盈,正反手娴熟,姿态上已和常人无异的杨玲微微点了点头。

“希望所有跟我们家女儿类似的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一门技能,这对孩子康复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家长们也要跟我一样不要放弃,积极面对困难,要坚信每一个有缺陷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陈霞坦言,“看上去是她在场上比赛,实际上这场比赛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比赛,她比的是分数,而我们比的是爱与坚毅。”

在杨玲成长过程中,伴随着许许多多爱心人士给予的帮助与关怀,在球桌上,他们像朋友一样玩耍,在生活中,他们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们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切实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增强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中联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残疾人专干张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强三性’‘去四化’改革措施,联合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平均每年办理涉残服务事项约1万件次,切实提高残疾人群体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