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1年10月14日

乡音飘过50年

阅读量:864

张同祥

当你走进我的家乡临海镇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时常听到从高音大喇叭、宣传车扬声器里传出的用方言土语传播的乡音。临海人对这个声音并不陌生,张同祥这个名字也就是随着这个声音走入千家万户的。

“声”响传乡音

1952年9月,我出生在临海镇中五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因家境贫寒,小学4年级就辍学回家。由于我有一副好嗓子,15岁就进入大队文艺宣传队,凡是道白的节目都由我“包了”。我一出场台下就鸦雀无声,不用扩音器,观众也能听得清清楚楚。18岁起我担任生产队长、青年书记、大队长、村书记,好嗓子的作用就更大了,现场会、报告会,场场不离“穆桂英。”我不但嗓子好,记忆力更好,一般台词和发言稿拿到手看上两三遍,我就能背上。大会发言我从不看稿,都是脱稿即兴发言。在我担任村支书期间,镇里的大小活动,也都让我作代表发言。记得1985年9月10日下午,临海镇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大会在八大家影剧院召开,镇领导让我代表30个村的支部书记向大会致词。我站在发言席前,用洪亮清晰饱满的声音讲出“国家需建设、建设靠人才、人才靠培养、培养靠教育、教育就靠在座的各位老师……”话音刚落,台下500余名教职工全体起立,向我鼓掌。那一幕,在我脑海里回荡了36年。我的乡音也在临海大地回荡,很多人都模仿我的乡音。

“声”扬正能量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一个好的音色能够带给你的只有一小部分的优势,真正能够称得上好声音,还需要经过千锤百炼。1988年,我调至临海广电站工作,这使我有了发挥优势的阵地。我首先接触到的是广播通知,原来的老同志在广播通知时用临海话和不标准的普通话,听众听不懂也听不惯。普通话我也一句说不出,但我用自己最自然的乡音去说话,独一无二的方言特色让听众喜欢,大家这就记住了我。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有线广播是乡镇基层组织最主要宣传方式,镇政府发布重要会议通知、科技讲座、病虫情报等都由我亲自播报。“张同祥一发通知就知道政府有重要活动”“张同祥就是临海的赵忠强”……这些真诚的话语都是当年老百姓对我熟悉乡音的崇高评价。

我在广电站退休后,发挥自己特长,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编辑整理成近400首快板段子,组建一支农民快板队、成立了“百姓名嘴”工作室。10多年来,走进村村组组、走遍县内县外,用方言土语说百故事,讲大政方针。先后组织红色故事宣讲200多场次、文艺化宣讲800余场次,受教群众达20万人次。

“声”阵父子兵

5年前,我患上肺气肿疾病,哮喘导致声带发音费力,音质带点嘶哑,大喇叭、宣传车录制的政府通知、公告、讲座等大部分由儿子替代了。儿子张爱东的声音与我相似,圆润流畅,音质比我更加饱满,老百姓分不清是谁的声音,都以为是我的声音。“老张,您这么大年纪了,声音还那么洪亮。”碰到乡邻,大家都这样说。的确,我们父子俩多年来,无论是政府通知、通告、政策讲座、病虫情报、秸秆双禁、抢险救灾等都积极主动录制,免收分文费用。先后播发通知、公告约12000多条、播出各类讲座3200余场次,宣传车录制音频8000多条,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到各个角落,“声”入人心。

乡音飘过50年,我们将进一步用自己的乡音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百姓传递正能量,努力做到“声声”不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