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0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射阳河
2021年10月14日

九九重阳话登高

阅读量:577

江正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从古至今,登高都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历经千年而不衰,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个季节登高望远,可饱览金秋美景。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此格外青睐,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刘长卿有《九日登李明府北楼》,曰:“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底。人烟湖草里,山翠悬楼西。”诗文生动描绘出登高望远的动人场景。李白也在重阳节登高,其《九月十日即事》曰:“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杜甫更是直接以《登高》为题,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

重阳节登高习俗由来已久,其来历大致有四种说法。其一、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射猎活动有关;其二、登高避灾;其三、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其四、登高“辞青”。据文史专家考证,重阳节登高习俗确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射猎活动有关。在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敬畏天地,往往在骑射狩猎之时登上高地举行拜天之礼,感谢上天恩赐。登高习俗正源于此。

关于重阳节登高避灾的说法,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南朝梁时期的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记述了东汉桓景登高避邪的故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里带有明显的传说色彩。但登高和饮菊花酒的习俗,表达了人们盼望消灾避祸、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故每年九月九日,人们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也有一些民俗专家提出,重阳节登高习俗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远古时期,先民们的生存环境恶劣,物资匮乏,只能靠采集和狩猎生活。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先民们的生命,遭遇高温,山间密林便成为躲避之所;洪水来袭,攀岩登高便可躲避灭顶之灾。因高山终年云雾缭绕,先民们便认为高山上住着呼风唤雨的神龙。电闪雷鸣过后出现火种,先民们可以吃到熟食,认为火种是神龙所赐,故而对高山心生敬畏,极其崇拜。久而久之,“登山祈福”便逐渐演化为重阳节的登高习俗。

登高远眺,遍插茱萸。登高是妇孺皆知的重阳节习俗,登高习俗的由来和文化内涵也应该被更多人知晓。由此,才能在登高时更好地体会这一习俗的意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