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9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1年09月30日

匠心编织湿地生态保护网

———我县推进生态红线保护和湿地生态建设纪实

阅读量:936

本报记者 张伟 通讯员 魏列伟

翠浪涌动,绿意葱茏,成群的白头鹤、灰鹤、白鹳等珍稀鸟类在广阔无垠的滩涂湿地上空翩然起舞;走进“百里长堤”,沿海生态森林树木参天……

近年来,我县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推进区域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沿海重要湿地、丹顶鹤自然保护核心区和缓冲区、清水廊道维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水域等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焕发出绿色生机,生态红线保护和湿地生态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生态优先”贯穿每个决策环节

我县位于国家级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毗邻区,拥有513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生态湿地7.32万公顷、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37.47平方公里、省级生态管控区域面积702.5平方公里,是省内沿海区域“两级管控”面积占比较大的县份。

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委提出的“面朝大海、向海发展、主打生态、赋能未来”的发展要求,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推进区域红线保护和建设。专门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生态、水利、发改、林业、国土、规划、住建等10多个部门及有关镇为成员单位的“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个部门之间建立重点区域环境保护工作的沟通联动机制,形成“一张网、无障碍、大联动”的大保护格局。

《射阳县生态红线规划调整方案》《射阳县国省考断面和入海河流断面达标建设方案》等10多个专项性规划与方案先后出炉。“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三线一单”制度全面落实,确保行动有方向、建设有标准、示范有模板。

射阳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我县2019年即出台湿地保护的最严新规,明确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范围内2.4万公顷海域,禁止一切形式的水产养殖经营和开发建设活动。”全县一二级湿地生态红线保护监督管理区域内,实行建设活动多部门“联审把关”,拒绝一切重大项目投资。生态红线保护意识充分融入全县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贯穿到政府决策的每个环节。

我县先后开展自然湿地保护区缓冲区退耕退渔工作调研及方案编制,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招标工作;制定出台《射阳县湿地生态红线区域管护实施细则》,优化调整省级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布局。突出政策实施的导向性和约束性,《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谁保护、谁受益”原则,严格落实差别化的环境价格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生态红线区域监管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安排财政生态补偿资金的重要依据。

黄沙港镇负责人在谈到生态保护时深有感触:“过去也强调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但没有具体的区域红线保护和建设量化指标。现在,湿地生态区域保护和建设指标已经系统化、具体化,考核更加刚性化、精细化,要求我们不折不扣地完成相关的生态红线保护任务”。

加大投入 实施重大工程建设

前不久,县城居民张先生在新时代双拥林与一对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红狐不期而遇。近年来,我县沿海地域常有红狐出没。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坦言:“这种动物的环境要求较高,从一个侧面说明,射阳是一片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沃土。”

我县编制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沿海区域生态保护和沿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生态环境隐患问题综合整治,先后实施“河道水产养殖清理、沿线企业限产限排及关停搬迁、陆域畜禽养殖治理、支流沟河堵排截污”等专项行动。同时,全面建立县考断面核查考核机制,全县25个县考断面全部纳入年度生态文明考核范畴。

我县沿海区域河湖相接、水陆相连,为切实保护生态红线湿地水环境,于2020年出台《湾(滩)长制实施方案》,成立县湾(滩)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相关部门及沿海各镇区,为防治海洋污染、改善海洋环境、修复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提升海洋综合价值,进一步填补了政策空白,完善了法制保障。

2020年以来,我县按照水源保护要求,依托“河湖长制”和“湾滩长制”,制定更加周密严格的水源地长效管护机制,对沿海骨干支流水域水质情况开展“地毯式”调查,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库,开展“旋风式”环境整治,剑指违法违规生产项目、开发建设项目及散乱建筑物体,收到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我县按计划实施明湖水库补水口、高尔夫球场排污河整治及配套工程建设,建立射阳河、明湖水库水质自动监测预警机制,实时监控水质。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整治,明湖一级保护区人为活动较频繁边界设置围网和绿化隔离带,射阳河取水口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和交界处设立界碑界桩及公告警示牌。

县委、县政府始终保持清晰的湿地保护与发展思路,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方案,按照年度计划重点实施“沿海湿地保护、移民迁建、污水处理、河道疏浚、清水生态廊道、生态环境俢复”等多项重大工程,总投入近50亿元。

我县还围绕沿海湿地水源保护,多次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和排污项目,有效提升生态红线区域环海湿地的水环境质量。2019年至今,县辖国省考新洋港闸、黄沙港闸、射阳河闸断面水质始终保持三类水质,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5%,连年完成年度水环境质量“只变好、不变差”的专项考核目标。

严格管控 保持环境红线高压

走进“鹤乡射阳”自然保护核心区域、实验区域,沟河阡陌,绿意葱茏,林木苍茫,野生鸟类成群结队在沿海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

我县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在制度层面更进一步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厘清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把湿地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纳入生态文明综合考核,从严考核评价,不和稀泥,不打和牌,以硬核制度有力保障沿海区域生态红线保护与建设。

蓝天、碧水、净土,饱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县把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三大战役当作全盘工作的重中之重,系统推进“水、土、气”综合执法与监管,打出污染防治“组合拳”,悉心呵护“射阳蓝”“射阳绿”和“射阳美”。

与此同时,根据省、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我县制定调整湿地红线区域类别及差别化湿地管控措施,按照‘严防、严查、严管、严控’的工作要求,包括生态环境、农业、水利、公安在内的多个部门联合执法,严格管控,保持红线高压,严打非法生产、偷排偷放和超标排放等各类违法行为,坚决排除各类红线湿地的环境安全隐患。2020年以来,全县出动生态环境执法超8000人次,检查污染源2000多频次,立案处罚百余件。

“好空气、射阳蓝”闻名遐迩。近年来,我县环境质量一直持续稳定向好,2021年1至6月份,环境空气PM2.5平均浓度为28.5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第六、全市第一;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85.1%,位列全省第六、全市第一。

我县开创性地探索发展与保护相向并行之路,规划多张沿海建设与发展蓝图。大力推进临港工业区“海上风电”新城建设,形成风电场、风机整装、管桩等全产业链条。黄沙港镇高位谋划申报“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致力“一地三区”功能布局,打造“江苏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渔港集群。加快建设沿海湿地生态风光带,接连打造生态旅游精品项目,今年以来,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2亿元。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