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9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走鹤乡
2021年09月07日

把“土资源”变成“金疙瘩”

———长荡镇中沙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纪实

阅读量:1126

本报通讯员 李涵 张建忠

近年来,长荡镇中沙村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五年来,村“两委”通过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引农业项目,依靠挂钩帮扶单位对点帮扶,从而把“土资源”变成了“金疙瘩”,使全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截至2020年底,该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突破百万元。

同吹一把号,为集体经济增收“鸣锣开道”。长期以来,该村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从事传统农作物稻麦种植,2016年村集体经营收入不足3万元,主要来源于机动地发包,是全镇有名的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贫困村,村集体负债10余万元。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该村两委积极寻找增收的“良方”,大家达成一致共识:中沙村要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必须在土地上做文章,一方面寻找大的企业或农场主来本村流转土地;另一方面让本村土地流转的农户到企业或家庭农场打工,实现集体、农民增收“两不误”。该村通过支部带引路、党员找出路、农民赶富路等形式,主动与市县扶贫部门对接,找出了一条把“土资源”变成“金疙瘩”的新路。

盘活一块地,为经济集体增收“繁花似锦”。为了让壮大集体经济尽快“落地”,该村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硬任务。他们主动对接党委政府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利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资源,积极争取到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共复垦土地3000余亩,不仅使集体年增收50余万元,同时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一方面农民将土地流转出来获得一部分土地收益,另一方面又可以就近务工,再增加一部分收入。该村低收入农户倪同庚,现已47岁,他的老母亲已经89岁,还有一个年幼的女儿,因为要照顾年老多病的母亲,无法外出务工,每年仅靠几亩地的微薄收入。自从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射阳国有资产投资集体股份有限公司后,他就跟着公司打工,主要是负责管理稻田的水、施肥、协助机器喷农药等,每年有近两万元的工资。今年62岁的村民蒋仁俊,以前在家乡附近打短工,不经常有活干,现在自己的土地流转国投公司,每亩年租金880元,另外还有耕地保护补贴120元,自己还在公司做工,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

租好一组房,为集体经济增收“保驾护航”。在壮大集体经济工作中,该村积极开阔思路,选准路子,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支持。村两委加强与扶贫单位对接工作,先后多次与帮扶单位市政协、市住建局、市司法局、扶贫办等多家单位联系,筹集资金850余万元助推项目建设,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四个扶贫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中沙联建厂房建设,总投资700余万元,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争取县扶贫资金90余万元采购商铺一套,集体年增收7万元;分别投入100万元入股四明镇扶贫厂房建设,150万元入股镇园区厂房建设,通过多点对接,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0余万元。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