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邑名溯源
中国谜语大会现场
射阳河风光
射阳港口
射阳县城
射阳县得名于古射阳河。射阳河古名潮河,简称射河、阳河,也称射阳港,是由射阳湖(古称射陂,在今宝应县境内)湖水冲蚀而成的天然河道,河也由此得名。进人盐城市境内自马家荡起,经裴桥、三官殿、阜城、蛤蜊港、千秋港、下老湖入海,全长210公里,县境流程150公里,河床宽200-350米,正常水深5-8米,最深处18米。流域面积4036平方公里。河道曲折系数43%,支流众多,有通洋港、海河、小洋河等,是里下河地区排水人海的最大天然干河。
射阳河古以海陵溪为上游,东流入海,西流入淮,南接江浙,北航辽东。射阳河口自古为军事要冲。唐、宋、元、明各朝,此处都同日本、朝鲜互通海运。清至民国,英、美、法、挪威等国商船,直航合德、上达阜宁。抗战时,射阳河曾为水上抗日战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射阳始得名。射阳得名源于当时当地有一条古河道叫做“射水”。射阳侯国都城定于“射水之阳”,就是射水北岸。后来,黄、淮改道,射水泛滥成灾,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广陵太守陈登治水,于射水上游破釜塘,建高埝,护农田。射水遂逐步淤浅、消失了。而紧傍射水北侧的一一个潟湖留下来了,这就是射阳湖,射阳湖水东流入海,冲刷出一条天然河道,这就是射阳河。射阳河入海口形成个天然海港,这就是射阳港。
1941年,为开辟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盐阜区行政公署决定在射阳河南的沿海地区新建一个县。第一任县长为陈克天。建县时,为县名问题产生了两种意见。根据中国人的传统,山之南为阳,河之南为阴,因新建的县地处射阳河之南,有人便建议这个县应该称为射阴县。另种意见则认为,“射阴”二字不雅,不如依河取名,就叫“射阳”。于是射阳1942年正式建县时沿用了两千多年前的古侯国,实质上就是“射阳河”的名字。人称年轻的县份,古老的邑名。
而这个县名,却与最古老的传说“后羿射日”产生了直接的联系。“射阳”,从字面上看,意思就是“射日”。
说起“射阳”,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后羿射日”的故事。传说远古时代,天上十日并出,地上禾苗皆枯,神射手后羿为民除害,拉弓搭箭,射落其中九颗,只留一颗在天上值班。被射落的太阳,有一颗掉在黄海边上,砸成一个湖,这个湖就被人们称作射阳湖。射阳湖东流入海,冲刷出一条射阳河。
2015年3月2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中国谜语大会”。著名小品演员蔡明出了一个谜面:“‘后羿弯弓九日落’,打江苏省二字县名”。北京市东直门中学代表队2号选手一语猜中:“射阳”。主持人周涛就问:“这位同学,你是现场猜到的,还是你看到过类似的一个谜底?”这位同学回答说是现场猜到的。周涛介绍说,射阳县名还是蛮有意思的,它是江苏省盐城市下属的一个县。据传说,那个地方就是后羿射日的地方,所以因此得名射阳。”又说,“这位同学有机会让你家长带你到射阳县看看。”
由此可见,把射阳同后羿射日的传说联系起来,并非偶然。至少可以算做华文世界里的一种联想。互联网诞生之初,网络上就有一则谜面:“后羿张弓,打一县名”,网友们百分百打出谜底“射阳”。
其实,后羿射日跟射阳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后羿是射阳人“认领”回来的神话人物,“后羿射日”神话出现的时候,今天射阳脚下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关于“射阳”的来历,还有一些不同说法。有人说,古时洪水泛滥,良田沦为泽国。有一石羊舍命疏通入海河道。石羊疏浚河道的工具就是自己的角。其时,石羊刚生产,有两只小羊羔尾随其后,石羊埋头顶土挖河,难辨方向,加之不放心自己的一双儿女,不时回眸察看,一回头这河道就留下一道湾。因此,这条河是一路弯弯曲曲东流入海的。河成水退,大地重现生机,而石羊母子皆被冲入大海淹死了。人民群众为纪念这舍身为民的石羊,就把这条河取名为“谢羊河”,又称“石羊河”。又因“石”“谢”“射”读音相近,后来就成了“射阳河”。
显然,“石羊河”只是一则美丽的民间故事,有趣却并不有据。而“射阳”由“射阳湖”“射阳国”“射阳县”“射阳郡”“射阳河”沿袭而来则比较客观。“射”字还有追求、逐取之义。把“射阳”解释为“追逐太阳”也不是全无道理的。但是,因为“射阳”这两个字还含有“用箭射太阳”的意思,“文化大革命”中还真的惹了些麻烦。那时,毛泽东主席被人们尊为“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射阳”不就是“射”毛主席这颗“红太阳”么,造反派一声令下,一夜之间把射阳的门牌、字号统统砸烂,并到北京上访,要求将“射阳县”改为“朝阳县”或者“向阳县”等带有革命色彩的县名。据说,这事惊动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恩来智慧过人,充满情趣地一笑说,射阳,射进了毛泽东思想的阳光,不是很好嘛!于是县名保留不变。
现在,让我们努力从史书方志中寻找“射阳”散落其间的“墨迹”吧。
当我们再次打开尘封的时空,沿射阳河入海口上溯至射阳湖,穿越2200多年,竟然可以经过“三个(甚至四个)射阳”。
一是射阳侯国。公元前202年,统一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分封土候,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的功臣项伯被封为射阳侯,赐姓刘,即刘缠。定都城于射水之阳,射阳获嘉名。关于射阳侯国都城,一说设在今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一说在今淮安即楚州城西。但“射水之阳”中的“射水”,今已无考。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刘缠寿终正寝。他的儿子刘睢“有罪,不得代”,射阳侯国撤除。射阳侯国实际存在约10年。
历史上还有过第二个射阳侯国,那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敕封的。水经注曰:“沘水西南流,射水注之,水出射城北。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射阳侯,即其国也。”又有人考证,这个射水实为谢水,古代射、谢二字通假。确定与否,无关紧要。因为我们探寻的是和当今射阳县有传承联系的射阳侯国。这个射阳,国除县立后属临淮郡,那个射阳是在今河南滑州。
二是古射阳县(郡)。古射阳于射阳侯国除时改设县。据1993年版《盐城县志》载:“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分射阳县东部置盐渎县。”就是一县分做二县的区划调整。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元狩六年),隶属于临淮郡。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省临淮郡,射阳县划属徐州广陵郡。三国时废,西晋复立,东晋分射阳境地置山阳县。北朝北齐天保——武平年间(公元550—573年)于盐城设射阳郡。南朝(公元420年一公元589年)刘宋政权时山阳与射阳并存。到南齐时射阳名存实亡。后射阳被废,山阳兼有其境。古射阳县(郡)先后存在约600年。
三是今射阳县。1942年4月21日,射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大顾庄(今阜宁县施庄镇境内)宣告成立。县依河取名,名承射阳,相继隶属于盐阜区行政公署、盐阜分区专员公署,苏皖边区第五和第十一分区;1949年3月,隶属于苏北盐城地区专员公署,江苏省盐城专员公署;1950年8月以后,先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盐城专员公署、江苏省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盐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三个射阳”是一脉相承的,射阳侯国和古射阳县的地界,都是从宝应(古称安宜)向东,直达黄海,包括今天盐城、淮安(部分)、阜宁、建湖、涟水、滨海等地,都属一个大射阳。后来因县域分治,古射阳县名不复存在,直到1942年,今射阳县成立,承继古侯国名、古县(郡)名,这才是射阳真实的历史、丰厚的文化。有人引经据典,说今天的射阳跟古射阳没有关系,这是割断历史。古今射阳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地相接,水相连,人脉亲,文脉近,共同有着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至今日,我们面对地图,仍然可以发现串联紧密、不可分割的另一组“三个射阳”,这就是:射阳湖——射阳河——射阳港。古今射阳就是这种上下游的关系,一脉传承的关系。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故意同古射阳“套近乎”,生拉硬扯一段不相关的历史来装扮自己,而是为了寻根溯源,把一个地方的历史之根、文化之脉梳理出来,为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充实正能量。
纵观射阳2200余年区划演变,始终沿海岸线东进,她是陆进海退的见证者,也是勇逐海浪的弄潮儿。因此可以说,古今射阳一脉相承,而射阳河就是地理上传承古今的“一脉”。这就是地方历史,就是地名文化。
(来源《射阳地名史话》)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