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1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走鹤乡
2021年01月21日

潮起“小闸口”

———“虾王”唐于祥创业侧记

阅读量:1588

本报通讯员 郭开国

寒流突袭,路上行人稀少。

“唐大‘虾王’,俺与您可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这次专门过来的,您总不能让我空车白手返回山东吧?”

“我不管,老唐,我们可是早就签下合同、交了定金的……”

然而,此时在新坍镇,一个名叫“小闸口”的村子里却显得异常热闹。几十辆大小高低不一,挂着沪、鲁、豫、津等外地牌照的各式箱车、冷藏车挤满了村道。路旁,成片整齐、洁白、壮观的塑料大棚一眼望不到头,一大群从不同地方赶来的客户,正围着一个面虽微笑但显愁容、手上不停整理着网具的庄稼汉子,他一言你一语地诉说、央求、较真着。

“大家都知道,我们‘小闸口’的南美白对虾个大体肥、市场上供不应求。可来者都是客,要不,我看这批总共只有10多万公斤的成虾,就来个分而匀之,众人有份如何?”那位被称为唐大“虾王”的庄稼汉子直起腰,当即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虾王’英明,若能如此也不枉我跑的这一趟。”

“可这样一来,哪还能分给我多少噢……”话毕,人群中有人雀跃、有人嘀咕,好在紧张气氛缓和了许多。

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子?何以还出了一个什么“虾王”?

提起“小闸口”这村子,那可是一个记录历史、纪念英雄的地名。1930年,时任革命军陆军二师师长兼淮扬镇守使的马玉仁,解甲归田来到人烟稀少的海边圈滩开垦。见此处低洼易涝,故筑圩建闸挡水,保障高滩种粮植棉。1940年1月3日,重握枪杆,自拉队伍的马玉仁,在抗击来犯日寇战斗中血洒“小闸口”,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后又被民政部列入“抗日民族英雄”名录。

再说“虾王”,大名唐于祥,1964年春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小闸口”人。唐于祥记事时就知道人们描述“小闸口”是:“闭塞角落处,地似锅底洼,逢雨涝成灾,农家外讨饭。”所幸的在那一天吃不上三顿饭、一年添不了一件衣的年代里,唐于祥还能得以入校读书,不仅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且还培育出坚忍向上的性格。

穷则思变。1987年分田到户,初中毕业不愿在家守穷的唐于祥,在村部报纸上看到山东转让装饰板加工技术有前途,便四处筹款6600元去买下这一专利,想以技术入股县内木器厂分红改变自己命运,可集体企业性质不好让个人参与,只能举债在家自办加工小厂。产品无可挑剔,市场也很巨大,可“小闸口”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及流动资金不足。办厂三年,唐于祥欠下债务多达17万元,这在当年众人羡慕“万元户”的年代里可了不得。掉下“债锅”看不到亮光的他,为不让妻儿跟自己受罪,主动提出离婚。

“你折腾,不也是为了家人过上好日子嘛!”妻子季登芹表示愿意陪他重整旗鼓、挣钱还债。“不死心”的唐于祥,至此将家中的田地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则外去边打工边寻觅合适的致富项目。

1994年初夏,刚到上海市郊一家农场帮工的唐于祥,发现场内有人饲养南美白对虾,且听说效益较高,禁不住又动起脑筋。养虾也需要技术,他一有时间就跑到人家虾场,义务帮人家干活,虚心拜人家为师,慢慢对这行业、对养虾技术有了了解。

“你疯得了?竟然要将家中农田用于筑圩养虾……”分家另过的老父亲找上门来阻止。在唐于祥反复劝说和保证下,老人最终同意他拿出9亩田养虾,余下土地种粮确保一家不饿肚子。

也真该唐于祥时来运转。“小闸口”及周边无污染、水质好,自然状态下放养对虾,无需用药,极易养殖,亩产量达到500多公斤,商户上门取虾价高50元/公斤,是种粮植棉收入的10多倍。没两年,他已全部还清办厂所欠外债。

致富路上多坎坷。养殖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问题与教训的唐于祥,一边摸索总结,一边又一次次地到海南、去广东、进浙江,广泛拜访南美白对虾繁育基地与养殖大户,不耻下问,强学博记对虾育苗技术;细致观察,揣摩弄懂大棚养殖新技术。

2012年春,在镇、村有力支持下,唐于祥在盐城市境内第一家建起南美白对虾育苗基地,由海南繁育中心提供虾种,基地负责育苗年可提供3亿尾左右优质虾苗。

几年来,随着上级党委、政府对基础设施配套的不懈投入,“小闸口”的路“硬”了,桥“畅”了,村容村貌“美”了,外来的客商“多”了。当然,唐于祥的心路也更“大”了。他以高价流转或让农户以田入股等,将村内外迁千亩低产农田改造成大棚虾池,搞起一年两茬反季节、规模化养殖,亩均年收入达4.5万元左右,近300农户因此增收脱贫,使得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虾王”。这些年来,他先后多次被县镇表彰为“养殖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并获得“最美射阳人”殊荣。

风劲潮起“小闸口”,“虾王”携邻奔康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