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三农
2021年01月09日

冬闲经济火起来

阅读量:898

本报记者 杨向东

入冬以来,全县广大农村呈现的一番新景象令记者感慨不已: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人来人往,道路上运送货物的卡车络绎不绝,家庭作坊“网上订单”不断……如今,我县农民兄弟冬闲“猫冬”习惯已成为“过去时”,星火燎原般的“冬闲经济”让不少农民腰包鼓了起来。

1月3日,在射阳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排排银白色的塑料大棚映着农民忙碌的身影。“帮助农民改变固有的耕作模式,‘冬闲经济’撬动了大市场,如今我们凤凰村的农民冬闲人不闲。”该园区负责人周景艳向记者介绍,“走!我领你进大棚里看看去。”

外面寒风刺骨,棚里却温暖如春,大棚上还不时地往下滴着水珠。在峰琴辣椒种植基地,负责人薛峰琴见到我们,放下手里的活迎上来:“温室大棚里温度有十来度,你们看这辣椒长势多好啊!”

薛峰琴一脸笑意地说:“今年冬天,我闲不下来了,这些辣椒就够我忙到春节后,光这些辣椒也能挣个40多万元。”

据周景艳介绍,目前,该园区耕地面积达12000亩,已发展连栋大棚5000亩,每亩年创效益3—10万元。该镇将进一步引导种植户优化棚室蔬菜品种、提高反季节蔬菜的种植管理水平,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元月4日,新坍镇新坍子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坐了40多名居民,该居邀请县、镇网上销售专家来到这里,为该居农民朋友“面对面”建立农产品网上营销中心,开展豆制品、牛肉酱、生态大米等农产品的销售,让农民乐享“专家式”服务。

“往常入冬,我们居委会的不少农民就三五成群喝酒聊家常,或是打麻将,现在我们农民在冬天也闲不下来,居委会有几十户家庭作坊,作坊人手不够,还要到外村叫工呢!”该居居民肖建国满脸自豪地对记者说。

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在附近的企业打工。这是海河镇海关居委会居民刘根海的“新生活”。元月6日,当记者来到位于该镇工业园区华凯阀业制造公司生产车间时,刘根海毫无保留地说起自己的致富经:“现在我和老婆都在厂里工作,每天两班倒,地里的活也不耽误,我们夫妻俩在厂里月工资将近8000元,家里还种了6亩农田,连同地里的收入,家里一年的收入在12万元左右。”

与在企业打工的刘根海不同,四明镇通洋港居委会农民张红伟在自家门口就实现了农闲时的就业。他向记者介绍:“秋收后,我得知附近食用菌大棚基地招工的消息后,就报了名,经过一周的培训后上了岗。没想到两个月下来,我不仅拿到了5000块钱工资,而且还掌握了食用菌种植的技术,现在我也打算建个自己的食用菌大棚呢。”

为鼓励农民发展“冬闲经济”,我县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培训班、学习参观等形式拓宽农民视野,引导农民建立了60多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同时,充分发挥私营企业的优势,鼓励农民进厂务工。目前,全县有8000名农民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动,今年我县温室大棚面积扩大2倍,昔日的冬闲田将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目前,农闲经济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今后,我们将继续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广搭平台,积极鼓励他们利用农闲时间‘见缝插针’,灵活就业,广开增收门路,走上种地、挣钱‘两不误’的致富新路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