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9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0年09月26日

一壶风雅 诗意人生

———访著名陶艺家葛军

阅读量:1894

宗赢

人物简介

葛军,射阳人,博导、教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陶瓷科技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其作品先后获国家级金奖37项(次),申报国家专利354项,创造了行业多项第一。

金秋时节,秋菊飘香。9月22日,“鹤舞菊海、欢庆小康”2020年射阳农民丰收节在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隆重开幕,具有射阳特色的农产品引来了世人的关注。“绿满田畴地生金,射阳这片富饶的土地越来越美丽。”葛军忍不住为射阳近年来的发展频频点赞。

丰收,不只是大地的丰收,也是人生的丰收。从射阳走出去的葛军,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陶艺的热爱,在陶艺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并先后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陶瓷科技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1991年,葛军只身来到宜兴市丁山镇,专注于陶艺制作。这其中既有起步的艰辛,又有起跑的困惑,更有起飞的喜悦。最值得回味的是他以“创业重在创新、传承更需传播”的现代理念,创造了紫砂界那一个个的“中国第一”:第一个发明了紫砂装饰技艺“色饰法”;第一个用法律武器保护了作品的知识产权;第一个对陶艺作品进行了指纹保险;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个展等。尤其是他开创了艺术与市场的对接,成了历史上实现紫砂艺术产业化的第一人。

紫砂界著名顾景舟大师常说,做壶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不能走捷径。因此,葛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苦练制壶基本功,全面钻研光器、花器、圆器、方器的制作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葛军发明了“色饰法”,创出了一条以色彩装饰的新路。不再在壶上挂彩釉,不再用颜料彩绘,而是用现代原料和技法,丰富了紫砂装饰技法,改变了传统壶的千面一色的状态,使紫砂艺术既适应西方人的审美,又备受都市青年人的青睐。

然而,成功并非易得。葛军的创作灵感是源于生活,但却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与激情,对生活进行的再创造,从而实现创新。从他发明“色饰法”到《金钱豹》的诞生;从《将军壶》的打造到《贺岁壶》的创意,葛军从来都是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件,所以必须从头开始,努力做好下一件作品。”在他眼里,永远没有最满意的作品,正是这种理念,让葛军在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紫砂壶除了给人泡茶这一实用功能外,还能给人带去什么呢?我想应该有文化。紫砂壶是有文化的,它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然而,要赋予紫砂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绝非易事。他的代表作《金钱豹》系列诞生于2000年夏天,那时他闭门七天七夜,几至废寝忘食,设计图案127幅,反复揣摩,修改完善,终于琢成一件件难得的艺术品。

此外,他的许多主题作品也都留下了历史重大事件的印记,如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50周年的《将军壶》,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不落的太阳》,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的《百年沧桑迎回归》……有的被载入吉尼斯记录,有的被指定为国家级礼品,有的成了国家级收藏。不仅如此,葛军把陶艺视为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通过举办个展、培训指导、学术交流、演讲报告,让更多的人认识、推介、欣赏,乃至掌握紫砂艺术。这一做法,受到了业内外、国内外人们的热情赞扬。

对于生命的思考,每个人都或许有过。华罗庚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生命的延续正是葛军在创作陶艺作品生命之源的理念。对他来说,艺术创造追求的就是延续生命、超越生命。为此,他在塑造作品的同时塑造人生,或张扬、或内敛、或恣意、或洒脱,力求体现一种思想的灵动,一种对灵魂的拷问。这一意识,他攻读博士,不是为求高学历,而是为求高学识;他爱读书,意在养志、养气、养性。

陶艺对于葛军而言,是一条无尽的路。这条路上,充满着无尽的惊喜和无数需要探索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从艺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取得更大进步,更须加倍努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