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9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0年09月09日

徐锦文:爱琴海见义勇为扬我国威

阅读量:2579

本报记者 张伟 张学法

近日,中国华洋海事中心公司海洋之盎号货船船员冒着危险,在希腊爱琴海海域成功搜救41名遇险国际难民的事件引起各大媒体关注。《人民日报》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学习强国》、《中希时报》等境内外权威媒体纷纷刊文;江苏卫视、《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等省内媒体竞相报道。9月5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记者王宁深入采访海洋之盎号船长张辉、大副徐锦文、三副李克飞,请他们详细介绍搜救难民的经过。徐锦文是海河镇大有村人,9月6日,记者电话连线了此时正在俄罗斯卡夫卡兹港的徐锦文。听到久违的家乡方言,徐锦文倍感亲切,他详细地向记者揭秘了救援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接到紧急求援信息 带队下海展开搜救

“这里是希腊奥林匹亚海岸电台……”徐锦文回忆说,当地时间8月25日下午4:50,他们的船只经过土耳其海峡前往高加索港卸货时,正在驾驶台值班的他收到一则紧急广播求助信息,称附近疑似有船只沉没,请求立即赶往确认。徐锦文立即报告船长张辉,在与希腊联合搜救中心沟通后,海洋之盎号立即朝报告位置转向。5分钟后,最先赶到的海洋之盎号在右方3海里远的地方发现沉船。

当时沉船仅剩驾驶台上端露出水面,上面站满了人,还有大量人员落水,附近散落着许多漂浮物和油花。“全体船员穿好救生衣做好防护措施,准备救人!”广播中,徐锦文用紧迫的语气说着。

交班给二副后,徐锦文立即组织三副李克飞带着另3名船员检查救生艇等设备,第一时间下水救人。“遇险的人员很多,一定要确保燃料充足!”叮嘱完第一批下水的船员,徐锦文又转身进行救助艇的释放工作。

徐锦文说,救生艇体型较大,先下水救援落水人员。而容载量小的救助艇,更易操作,方便驶入沉船周边接应驾驶台上的受困者,释放工作结束后,徐锦文便立即带着二轮管师秀山和水手梁晓驾驶救助艇,前往沉船区域救人。

救助艇螺旋桨被缠 他倒趴着解开绳索

“来,抓住我的手!”来到沉船旁,不一会儿功夫,救助艇上已经挤满了8名受困人员。正当徐锦文指挥救助艇回航时,二轮管师秀山却突然报告称:“救助艇动不了了!”

燃料充足,设备正常,怎么会突然开不动了?“沉船的浮绳缠住了螺旋桨保护罩!”水手梁晓发现了问题。徐锦文说,梁晓在找水手刀试图割断浮绳,但人太挤,光线又差,焦急之下更是找不到。眼看风浪越来越大,沉船上剩余的受困人员岌岌可危,他们必须立刻返航,再来接这些剩下的受困人员。“用手解!”当机立断,徐锦文来到救助艇尾部,让二轮管师秀山帮自己压住双腿,整个人倒趴在船舷上,试图解开浮绳。

海浪翻涌船身颠簸,徐锦文只觉得两耳充血,胃部阵阵恶心。这个姿势本身就很难使出劲,拍打在艇壁上的海水溅入鼻腔和眼眶,让解绳工作更加困难。“当时根本感觉不到冷,整个人都急出了汗。”徐锦文回忆说,经过数十次的拉扯,10多分钟后,缠绕在螺旋桨上的浮绳终于被解开了。

挣脱束缚的救助艇立即载着8名获救者驶回母船。“你们来自哪里?”小艇上,一名获救者忍不住用英文向徐锦文喊道。“中国!我们是中国人!”徐锦文自豪地用英文回应。在电话那头,徐锦文重复这句回答时,语调仍然激昂。

为托举获救者上船 多人受伤也不退却

当日晚上8点多,徐锦文的救助艇再次救回5人,而较早出发的救生艇也已返航,救回了28人。徐锦文说,随着风浪越来越大,让获救人员安全登船并非易事,他和船员们便在舷梯和救生艇、救助艇之间,用力举托协助获救人员登船。托举的过程也很惊险,涌浪裹挟艇身撞击母船舷梯,实习生船员宋陶被夹击撞伤陷入昏迷,徐锦文和其他船员也有不同程度受伤,但谁也没退却,直至把获救人员安全送达母船。

“妈妈,我在这!”在安置获救人员的餐厅内,被徐锦文救回的一名约5岁外籍男童突然在人群中发现母亲,大哭着扑了过去,母亲猛然冲过来抱住男童泣不成声,这让绝处逢生的获救者都红了眼眶。

说起这一幕,徐锦文分外动容,他告诉我们:“大儿子今年7岁、小儿子刚3岁,疫情期间为保障安全,已在船上待了8个多月没回家见孩子了!对儿子,一直觉得亏欠,没能在身边陪伴他们的成长!”

徐锦文还告诉记者,货船上的21名船员中,除他外还有两位盐城人,25岁的电机员陈茂文是亭湖区新兴镇人,33岁的大管轮金龙维是射阳县特庸镇。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下海救人,但在船上做好保障、接应工作。“我们所有人是一个整体,分工不同,有人要保持船的位置,有人要维持电器的运行,缺一个都不行!”

当晚10:50左右,海洋之盎号收到现场指挥方希腊军舰的指令,把船上41名遇险人员全部转送到随后赶来的小型客船上。一切交接结束后,当晚11:50,海洋之盎号顺利恢复航行。

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捐资修路情系乡邻

“徐锦文技能娴熟、业务精湛,敢于冲在第一线,为这次成功救助遇险国际难民立下了汗马功劳!”电话那头,船长张辉谈起徐锦文的为人更是溢于言表。“他平时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是船员们喜爱的好大副、老大哥。”

徐锦文今年37岁,是海河镇大有村人,毕业于南通职业技术学院海运专业,21岁登上远洋货轮一直至今。徐锦文的父亲徐为富是个退伍军人,他为徐锦文勇于救人之事感到自豪。他告诉我们,他对儿子要求严格,出海到国外时更时刻提醒徐锦文要严于律己,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徐锦文的妻子彭敏在射阳县实验小学幼儿园工作,面对记者的采访,她笑着说:“其实第二天我就知道了这件事,但他只是在微信中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他们在海上救了人。直到看了媒体宣传,才知道徐锦文和同事的事迹引发国际的关注。他们的行为是国家的骄傲,也是我们家庭的骄傲。”看着依偎在身旁的两个儿子,彭敏感慨地说:“他给大儿子取名徐培善,就是希望孩子要积极向善,多做好事。现在他为孩子放了好榜样,是儿子心目中的英雄。但海上救援有风险,希望他以后救人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指着平坦的乡间砂石路,大有村党总支书记刘建刚告诉我们:“今年出国前,他看到门前这条泥路不好走,他主动捐资给村里,让我们修了这条砂石路,方便村民的出行。”刘建刚说,徐锦文虽然常年在外工作,但情系家乡,他还多次捐助村里的贫困乡亲。得知他在希腊爱琴海救助难民的事,刘建刚竖起大拇指:“徐锦文把好事做到了国外,为我们国家争了光,也为我们村争了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