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9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0年09月03日

千秋镇一心村:

一心奔小康

阅读量:1257

本报记者 王明月 通讯员 刘莉

“从来没想过,我也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9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千秋镇一心村村民梁玉扣的家,崭新的房屋通透敞亮,屋前长庄稼,屋后种果树,过着如今富足的生活,梁玉扣忍不住发出感慨。

贫穷、脏乱、落后,是村民对于一心村过去的印象。“以前村民只会种地,还只会种稻麦两季,其他的活计根本不会。”一心村党总支书记唐修栋告诉记者,直到土地流转后,村民的生活状况才开始好起来,“村民以前种地一年最多挣六七千,现在一亩地流转出去每年能拿到1000元,10亩地就是一万元。”

2019年7月,一心村开始建设村里第一个项目——烘干房。烘干房在村部对面,由政府出资建成,占地600平方米,专门为村里的绿丰农场以及本村村民农产品提供烘干服务,每年可以烘干5000吨粮食。

“有了烘干房,每年稻麦价格比过去高8到9分钱一斤,群众一亩地可以多挣一百元左右。”唐修栋说,虽然乍一听几乎没挣什么钱,但对于村流转土地来说,这是一笔大收入,“去年刚建好烘干房,就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按照今年的形势,到年底大概可以创收12万元,这笔钱我们将全部用在扶贫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

修路、装路灯、清理河道、改善房屋……短短一年时间过去,河里的“水花生”没有了,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一排排蹭亮的大瓦房取代了土房、危房。“现在每年土地流转所得,加上我在烘干房工作,还为农场和种植大户打打零工,一年几万元收入完全没问题。”梁玉扣笑着说。

村民的收入上来了,唐修栋又有了新想法:“村里有块地比较低洼,种不了庄稼,今年我们准备把它专门用来长藕,好看、好吃还能挣钱,预计每年可以再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