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6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0年06月30日

射阳:把“小康”写在新农房的“对联”上

阅读量:1346

本报记者 张伟 周蓉蓉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日前,兴桥镇津富新型农村社区内响起一阵鞭炮声,农户邵开全正趁着天晴搬新家。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古铜色的欧式大门上贴着一幅写有“映日荷花香飘致富路,摇风疏柳绿染小康家”的大红对联格外醒目。走进装潢时尚的家中,邵开全开心地告诉我们:“花了不到15万元,从80多平方米老屋子搬进这160平方米的大房子,空调、冰箱、液晶电视、集成灶样样都有,我们庄稼人也过上了小康日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为解决农民群众的居住问题,更为避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从2018年10月开始,我县对22.28万农户进行过细排查,因地制宜、系统性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扎实补好农村民生这块“短板”。截至目前,全县新建农村新型社区36个,创成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1个、全省首批农房改善示范项目2个。同时,对标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全县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全部高质量改善到位。

最大程度征求民意——

“搬还是迁,群众说了算”

“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打扫卫生特别尽责,还实行了垃圾分类处理。出嫁的女儿从外地回来都不想走了!”盘湾镇裕民村村民陈风高正给“小菜地”里的茄子浇水,他对新社区最大感触就是物业服务十分到位。映着烈日骄阳,社区里一栋栋如泼墨山水画中走出的徽式洋房格外雅致、古朴,统一规划的“小菜地”里绿意葱茏。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老百姓最大的心愿。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村里的房屋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以低矮砖房为主,路面也坑坑洼洼。既然要建新型社区,那势必要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想法。”裕民村党总支书记房勇回忆道,“一开始,我们就对全村居民进行拉网式调查,摸清房屋建设年代、安全等级、进城入镇留村意愿等情况,严格实行一户一档、一村一册,并且都经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毕,居民全部入住;二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已签订拆除协议102户,其中有88户要求进社区安置。

危房拆除之前让群众“五知道”、建设之前让群众“三选择”、拆建过程实行“三公开一监督”……全程透明化推进农房改善工作,才能让群众真正安心放心。截至目前,全县今年计划拆除房屋共13718户,已拆除3473户,已签订协议2861户,完成总任务数的46.17%。

最大诚意建造住房——

“选址户型,多听心里话”

“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衣食住行”是衡量百姓幸福指数的基本指标,而民意所向、发展所需正是农房改善的出发点。

从旧房搬迁进新社区、货币化安置选择“进城入镇”等,对于群众几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我县“对症下药”,皆有良方。不仅高标准建设新住房,还在各镇区设立“房产超市”,让群众对住房信息了然于胸。“那新社区的住房,怎么建?”“计划选址,如何选?”这些摆在面前的问题,皆是关乎百姓日后生活、生产的大事。“农村居民住惯了低层住宅,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充分尊重农村建筑的客观规律,设计的房屋多为两层小楼,同时提供10多种户型设计图,以80至140平方米户型为主,集中展示让群众比选。即便是楼梯踏步的尺寸、深度等细微之处都有合理的设计。”县农房办负责人掌权翻开厚厚的《苏北农房设计指引》介绍道。

我县还邀请省城乡设计院等单位,对村庄整体风貌、村口标识等进行个性化策划设计,弹性配置便民购物点、快递点、卫生室、幼儿园、爱心食堂等选配服务设施,推动“六通”“十有”全覆盖,打造有形象、有故事、有韵味的现代村庄。

最大优势发展产业——

“就近工作,过上好日子”

对于53岁的洋马镇贺东村村民吴正霞来说,有着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和一个设施齐全的住房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流转了原有的20多亩地后,吴正霞搬进贺东新型农村社区,和丈夫二人成为鹤乡菊海现代农业园里的员工,加起来每月能有6000元的收入。“一年到头种地顶多挣四五万元,现在两个人加起来能有七八万元呢!‘住上好房子,过上小康生活’说的就是我们!”正在扦插菊花苗的她一脸自豪。

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集中居住后,离原先的农田远了,传统耕种模式无法持续,而因社区维护等出现的额外支出却变多了,如何保障群众从“村民”变为“居民”后的生活?对此,我县已经交出“完美答卷”,构建了“一个富民产业、一道绿色风景、一组功能配套”。

——以镇为单位推广“特色产业+”模式,就地就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城镇化”。

——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对物业管理经费实行“三个一”,即居民拿一点、村里贴一点、政府补一点,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负担。

——学习借鉴“枫桥经验”“马庄经验”,全面构建向上向善、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如今鹤乡大地,洋马“药材+”、特庸“蚕桑+”、黄沙港“渔业+”、陈洋“草编+”等“一镇一产业、一点一特色”的产业配套格局已经形成,新型农村社区的“小康故事”正在温情“讲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