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小荷
2020年01月10日

“箸”立传统之路

阅读量:595

射阳中学高三(15)班 徐彤

冯骥才在《咏箸诗》中写到:“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筷子,中国的传统食具。中国人在千年的奋斗之路上,用筷子尝遍了历史变迁的酸甜苦辣。筷子不仅仅是饮食餐具,更承载了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许多前人的智慧;不仅给我们口中传递了无数的美味,也承载了中国人数千年的情感!

从筷子的设计理念来看,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扣在上,无名指小指抵在下,中指居中,对应了天地人三才之象。外国人会说两根筷子,而中国人都是叫“一双筷子”,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不懂。筷子是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筷箸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日渐式微,人们视刀叉为高档豪华,好像西餐的档次总是要高于传统中餐;热衷于西装洋服,对中国的传统服饰嗤之以鼻;以开进口车为骄傲,对国产汽车不屑一顾,仿佛只要是进口的就是撒了金粉的宝贝。

人们似乎在汹涌的文化合流中迷路了,迷失了属于中国的“自我”。

但是,只要我们冷静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奔涌向前。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高举中华文化的旗帜,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樊锦诗,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尽管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的她面对北京上海两个选择,她却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一来敦煌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被誉为“敦煌女儿”。她有愧于家庭、孩子,却无愧于敦煌、无愧于自我,她独立朔漠,将用一生的守望告诉世人,她在敦煌找到了自我,这也是属于中国人的“自我”。

生长于苏州的王佩瑜,初中时初学京剧,没想到一学竟迷上了。如今的她已是公认的京剧新生代领军人物。她立志把京剧推广给年轻一代,于是在分享平台上开通了一个名叫《京剧其实很好玩》的音频节目,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推广。王佩瑜并未像父母预想的样子——大学毕业,找份稳定的工作,再出国留学。她在京剧中找到自我,并且肩负起了传承国粹的重任,帮助更多人找到属于中国人的“自我”。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像樊锦诗、王佩瑜一样为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作出努力,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道上昂首阔步,向着世界高歌。

当中国人拿起那双筷子,“箸”立世界之时,展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宣扬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